3月19日,光亞數智農業獎(Guangya Digital Intelligence Award in Agriculture,簡稱:智農獎,DIAA)新聞發布會在廣東省中山市古鎮鎮利和燈博中心召開,標志著國內首個聚焦生物光學與智慧農業交叉領域的專業獎項正式啟航。活動由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主辦,匯聚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農業技術升級路徑。
活動伊始,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嘉茗女士系統闡述法蘭克福集團全球化業務布局,并重點解讀第30屆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GILE)“360?+1 —— 全方位實踐光無限,跨越一步開啟光照新生活”的年度主題。
劉嘉茗女士
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她強調,智農獎是GILE深耕“光+”戰略的里程碑舉措,通過聯合國內智慧農業領域頂尖高校、科研機構及高新技術企業,構建跨領域合作平臺,推動農業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
目前,智農獎的評委團隊正在逐步構建中,已匯聚了來自東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山西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等國內優秀大學的教授,以及國家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的領銜人。這些專家學者在智慧農業領域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獎項的評審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專業保障。未來,智農獎將繼續吸納更多優秀人才加入評委團隊,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共同推動中國智慧農業的創新與發展。
智農獎將在全國范圍內,面向生物光學與應用、智慧農業、養護應用等領域具有卓越表現和專業成就的企事業單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個人公開征集參評項目。
好亮固體光源研究所所長許東深度闡釋智農獎的設立背景與評審導向。他指出,針對國內外生物光學與智慧農業領域專業獎項稀缺的現狀,智農獎旨在表彰具有顛覆性技術突破、解決“卡脖子”難題及顯著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創新成果。
許東先生
好亮固體光源研究所 所長
獎項設立卓越獎、創新獎、應用獎三大類別,重點覆蓋大田種植、智能設施農業、畜牧漁業及醫美養護等領域,以技術嘉獎驅動農業向高質量、低成本、環境友好型發展。
// 南北協作典范
東北農業大學蘇中濱教授以《南北攜手、產學協作、塑造品牌,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為題,分享東北地區與大灣區通過智農獎平臺聯合攻關的案例。他重點介紹東北農業大學智慧農業實驗室在科研轉化中的樞紐作用,強調校企合作對推動區域農業技術升級的戰略價值。
蘇中濱 教授
東北農業大學
// 光學賦能精準農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建明教授結合《光調控設施番茄水分傳輸與利用及灰霉病的作用機理研》報告,揭示光譜技術如何優化作物水分利用及病害防控。通過數據對比與機理分析,系統論證光學研究在智慧農業中的深遠作用。
李建明 教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海洋領域創新
突破廣東海洋大學熊正燁教授作生物光學與智慧農業領域新生代魚光類獎項介紹。他指出,當前海洋捕撈業面臨資源衰退和生態壓力等現實問題,魚光類獎項將重點探索光對水生物的作用機制,通過設立專項獎勵引導科研力量關注該領域的技術突破。
此外,廣東海洋大學聯合企業共同啟動魚光實驗室建設,將圍繞光對水產生物生長、行為及病害防控的影響機制開展基礎研究,同步推進光照調控技術在漁業養殖裝備開發中的應用實踐,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熊正燁 教授
廣東海洋大學
在答疑環節,好亮固體光源研究所所長許東針對申報材料準備、技術成果量化、行業痛點定位等核心問題展開深度解析。
通過案例說明與標準解讀,為高校、企業及科研機構提供清晰申報路徑,確保評選流程的專業性與公正性。至此,本次光亞數智農業獎新聞發布會圓滿結束。
作為生物光學與智慧農業領域的首個新生代獎項,其推出標志著我國農業創新生態進入產學研深度融合新階段。通過整合全球產業資源、高校科研力量與企業技術儲備,智農獎將持續推動農業產業鏈智能化升級,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光亞數智農業獎
主辦單位:
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農業農村部東北智慧農業技術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西北設施園藝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長江中下游農業裝備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與光學工程系
湖南省光學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西農業大學番茄產業研究院
廣東海洋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廣東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