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電動汽車和 LED 燈具的發展,車用 LED 產業鏈也迎來的巨大變革,不斷擠占傳統鹵素燈市場 。文章概述了車用LED的概念,介紹了車用 LED 芯 片、封裝、模組、控制器以及組裝等 5 個環節的發展現狀,重點從車用 LED市場規模、產業集中程度以及產業鏈競爭新格局三個方 面論述其未來發展趨勢,希望能為車用 LED產業鏈發展提供些許參考。
01車用 LED 概述PN 結是半導體材料獨有的結構,在 PN 結加上負電壓時,注入其中的不同量級的載流子復合過程中可將電能轉換為光能釋放。在 PN 結加上負電壓時,載流子不能注入,不發光。這種通過注入載流子發光原理制成的車燈稱為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 ode),即 LED。根據汽車燈光發光原理不同,有 LED 燈、氙氣燈、鹵素燈和激光燈四種。其中 LED車燈壽命長、射離長、形狀設計可供選擇性多 。單個LED一般由金線 、LED芯片、反射環、陰極導線、塑料導線、陽極導線組成。由于汽車系統準入門檻遠高于照明燈具,汽車照明被認為是一個高門檻難以跨入的領域。車用 LED 指的是汽車內外光源均采用 LED 技術以作為內部和外部的照明,LED 技術高速發展助推 LED車燈(圖 1 所 示)成為汽車燈具的首選。當前車燈產業正處于 LED化大潮之中,預計到 2025 年 LED 大燈滲透率將會發生快速躍升。02車用LED產業鏈發展現狀LED車燈產業鏈主要包含以下五個環節,即 LED 芯片、封裝、模組、控制器、組裝(下頁圖 2所示)。圖2?車用LED產業各環節代表企業
(一)LED 芯片—技術市場
雙壟斷作為車用LED的核心部件——芯片具有較高的技術性, 而外國企業在 LED 芯片領域起步早,相應的技術更為成熟。日亞化學是藍光LED技術的發明公司,更是技術寡頭。日亞在全世界擁有超過 7000 項專利,其最新技術已經由成熟的發光二極管(LED)技術轉向更先進的激光二極管(LD)技術領域,在技術上保持了“一騎絕塵”。以日亞化學、 三星以及 Stanley等為代表的外國企業所占超過 70% 的全球市場份 額。因此LED芯片領域不僅是技術壟斷,更是市場壟斷,目前我國鮮有公司能搶占以上企業的市場份額。目前中國只有三安光電和隆達電子兩家企業屬于國內行業龍頭,在技術和市場占有率上稍具追趕國外企業的優勢。
(二)LED 封裝—門檻不高
競爭強相較于技術密集的芯片而言,LED封裝(圖 3 所示則更為基礎 ,屬于勞動密型產業 ,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LED封 裝 生產基地 。截至2022年底 ,中國LED封裝市場規模達759.1億元,其中車用照明燈具是一個較為重要組成部分。根據TrendForce 數據顯示,當前車用 LED 燈頭滲 透率超過60%,在新能源車中的滲透率高達 90%。由于技術門檻不高,導致封裝行業企業林立高 峰時期我國有相關企業1532家, 其也成為了整條產業鏈中競爭最為激烈的環節。產能過剩 意味著市場會供大于求,引發惡性的價格競爭,大量中小企業被迫推出,經過市場洗禮現今該行業比較出名的企業不足100 家 ,其中外國企業中科銳(CREE)市場份額最重為8.38%,日亞化學為4.16%,中國大陸企業鴻利智匯3.79%。頭部企業通過技術的研發降低了生產成本,采取低價戰略換取規模迅速增長,其也憑借核心競爭力構筑起行業壁壘,提升行業集中度。圖 3 LED封裝流程
(三)LED 模組—傳統技術
新發展把發光二極管按照一定的規則排列封裝后做好防水處理制造而成的產品即為LED模組。LED 模組從技術上來講并不高深,簡單而言LED模組就是將外殼和LED線路板組合而成的產品。其技術非常成熟,現在改變的大多是外殼或線路板的材質和布置方式。傳統的PCB板使用的是玻纖材料,柔性模組使用的是高強度鎖扣、鏈接裝置,LED模組面罩和底殼均使用橡膠制成,抗彎折能力優越,一些曲面位置的抗壓抗磨損問題得到妥善處理,同時解決了燈具“拐彎抹角、犄角旮旯” 不好安裝的尷尬問題。菲尼克斯 (PHOENIX)、科銳(CREE)、歐司 朗(OSRAM)是三大 LED 模組制造企業。
(四)LED 控制器—技術密集 利潤大
根據乘聯會數據,預計 2025 年全球車用LED控制器規模將達485億,市場潛力巨大。LED 控制器應用在汽車的前大燈上為主光源控制器,應用在行車燈為輔助光源控制器,應用在車內氛圍燈上為氛圍燈控制器,應用在尾燈上為尾燈控制器,負責各部分的調節與控制。汽車前大燈控制器(圖 4 所示)是主光源控制器,它能夠根據燈源的不同可進一步分為應用于氙氣高壓放電燈(HID)的 HID 主光源控制器以及應用于LED燈的LED主光源控制器。LED 控制器利用不同的傳感器和控制器實現對車輛各種工況下燈光的自動啟動和常規調控,對于 一些特殊天候或像是環境,也能做出最為合理的改變,通過邏輯 算法和控制得出最優化照明亮度和角度 ,使行駛照明效果最佳 。目前車燈控制器的供應存在燈廠定點垂直一體化模式和主機廠定點第三方模式。燈廠定點模式下,車燈控制器一般由已獲得車燈總成定點的廠商如海拉、法雷奧、小糸、星宇等自行研發軟硬件,并自制或指定代工廠生產,主機廠基本不與 控制器供應商直接產生聯系。主機廠定點模式下,主機廠在定點車燈總成的同時,對控制器采用單獨定點并參與共同設計開發, 有主導權。外國車燈組裝企業菲尼克斯(PHOENIX)普遍也做車燈控制器,中國大陸企業京信科技、 聚飛光電等大眾汽車體系內占到 1/3 的市場份額。控制器制造難度大,故而利潤率也較高。圖4 汽車前大燈控制器
(五)LED 組裝 “ 一 超多強”新局面
車燈組裝(圖 5 所示)是和主機廠合作設計車燈的外形和功能,綜合考慮散熱、光學路徑、使用壽命等,將LED模組、反射鏡、 燈罩等零部件有機整合。車燈組裝處于產業鏈終端,毛利率處于產業鏈中下水平 。法國的法雷奧、日本的電裝集團、美國的德爾福是全球前三的LED車燈供應商,占據了全球車燈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當然車燈巨頭在中國紛紛建廠,為中國的合資整車制 造廠配套,合資廠出產的 LED車燈占據了國內車燈主要市場。未來市場將會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但目前仍是“一超多強”的局 面。“一超”即為上海華域視覺,其 起步發展早,在國內市場立穩腳 步,市場占有率高目前上汽和一汽的諸多都使用華域視覺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市場優勢較為明顯。“多強”即為法雷奧、海拉、斯坦雷等外資企業以及星宇股份等規模較大的內資企業。產業鏈中,研發支出較 高的歐司朗(LED 芯 片),其次是科博達(控制器),車燈組裝環節的處于行業中下游。從毛利率的角度推斷,車燈組裝 環節技術壁壘沒有上游芯片、控制器高;但下游直接跟主機廠綁定,仍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可以維持25%附近左右的毛利率水平。
車用LED產業鏈發展趨勢預測(一)車用燈具市場擴大,LED滲透率上升隨著汽車電動化大趨勢以及 車用LED產業鏈擴產提速,結合我國 汽車及車用照明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未來我國新能源車銷 量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因此車用照明燈具將迎來快速增長時期 。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7年中國車用照明燈具市場容量將達到2266萬只左右 。近年來,LED產品對HID產品的替代效應已經開始顯現。目前,車用LED滲透率接近 50%。截至2022年12月,國內市場在售車型中選用LED燈有4356款,占比達到44.8%。HID燈目前占比僅1.54%,LED對HID 替代效果突顯 。另外的市場份額主要被鹵素燈占據 ,由于其價格上的優勢,鹵素燈廣泛應用于中低端車型,目前市場份額仍占據一半以上 。未來隨著車用LED產業鏈的完善以及技術的成熟性增加, 生產成本將進一步降低,LED勢必會進入中低端車型市場,擠占鹵素燈份額。
(二)車用 LED 競爭加劇,行業集中度增加
我國車用 LED 照明行業從銷售收入角度分類,可大致分為三個梯隊,我國年銷售收入在5億元以上的企業包括三安光電、星宇股份、華域視覺等企業;年銷售收入在1億元-5億元之間的企業 包括鴻利智匯、聚飛光電、鴻宇股 份、景信科技等企業;年銷售收入 在 1 億元以下的都是一些小微型企業,品牌知名度較小。相較于外國知名企業而言,我國企業即使在第一梯隊企業銷售收入和資產規模仍具有較大差距,行業較為分散,市場集中度較低。未來汽車照明系統智能化已經是汽車智能化的重要發力點,燈控作為照明系統的大腦將會越來越受到整車企業的重視。這也將帶來供 應商的洗牌和產業合作模式的改變。原來金字塔形的封閉零部件 配套體系正在被逐步瓦解。國產零部件供應商已具備較強地生產 制造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強。我國本土企業將會在新的車用燈具浪潮中將會面臨整車客戶策略調整與科技公 司進入的雙重沖擊,業務拆分與重組不可避免。屆時,競爭力不 強的企業將會被吞并或退出市場,行業的集中程度必將增加。
(三)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競爭格局新走向
以往我國主要車用 LED下游的組裝業務,對于上游的芯片以及中游的封裝是不具備核心競爭能力的。不過隨著我國高新科技企業的不斷發展,在芯片領域取得新的技術突破,并且受益于對本土企業專利技術“轉化服”政策制度,我國車用 LED 上游產業將迅猛發展。芯片企業需要封裝企業穩定出貨量、出貨速度。而封裝企業需要低價芯片和穩定來源,芯片企業將扶持頭部封裝企業,傳統封裝行業集中度會有上升,但由于技術含量不高,將達不到芯片和顯示領域的集中度。但在顯示領域 ,隨著MINI背光 、MICRO LED商用的推進,其采用的巨轉技術使得傳統封裝企業失去存在意義,行業將由上中游聯動轉變成跳開中游封裝環節,上下游直接聯動研發 、聯動出貨。車用 LED 產業鏈將出現新的競爭格局。?
此外 ,LED芯片技術的微型化 、燈控硬件控制器的集成化 、LED模組的標準化等也將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來源:汽車燈具與車輛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