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電氣及電子工程系教授劉承協表示,與慶尚國立大學化學系教授金允熙共同優化了硼系延遲熒光材料的結構,開發出了具有世界最高效率的深藍色OLED元件。
OLED是用于尖端顯示器的元件,以其畫質清晰、厚度薄、靈活的特性應用于多個領域。特別是作為適合折疊屏和卷曲屏的元件備受關注。OLED使用紅色、綠色、藍色等3種顏色的光源,因此提高元件的效率和壽命是其核心技術。特別是藍色元件的效率和壽命比其他顏色低,而且難以提高純度,因此被認為是OLED研究的代表性難題。
KAIST研究人員為了制造深藍色OLED元件,關注了硼系延遲熒光材料。延遲熒光材料是具有電子輸出和接收的單獨結構的物質,雖然發光時間延遲,但具有高色純度的優點。但由于分子結構的特性,存在著只有在較低濃度下才能獲得較高色純度的問題。
硼系延遲熒光材料具有平坦的分子結構。因此,由于分子堆積的結構,產生強烈的相互作用,如果使用較高濃度,就會出現顏色純度大幅下降的現象。相反,如果制作成低濃度,發光效率很難提高。研究人員改進了硼系延遲熒光材料的合成過程,解決了這一問題,提高了色純度和效率。此次開發的材料效率比以往高出35%以上,創下了世界最高水平。研究人員還分析說,合成效率也得到了改善,進一步走向了商用化。
劉承協表示:“確保高效率的藍色OLED技術是完成OLED顯示技術的必要課題之一。在解決難題方面,這充分體現了材料-元件組之間系統的融合研究和合作的重要性。”研究結果于5月31日在國際學術雜志《科學前沿》上發表。
(來源:Wit O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