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盡管顯示行業持續低迷,但MLED技術仍被寄予較高的期待,業內大動作不斷。海信視像、京東方先后斥巨資增資上游LED芯片企業乾照光電、華燦光電,在搶占“芯”機遇的同時,謀求全產業鏈的業務布局。
業內人士指出,MLED是對TFT-LCD產業的產業鏈補強深度作用,積極布局MLED芯片可延續TFT-LCD產業的生命周期,同時也會提升面板廠的長遠的競爭實力。與此同時,隨著更多供應鏈廠商結盟,Micro LED產業化進程有望加快。
MLED備受市場追捧
MLED是備受業界關注的新型顯示技術,在消費升級的持續推動下,MLED技術憑借高畫質、廣色域、定點驅動、高反應速度、絕佳穩定性等優點,逐漸成為背光、顯示領域的重要技術發展方向,有望在會議室、教育、商場以及電影院等商用顯示市場迎來爆發。
據專業咨詢機構預測,MLED行業前景良好,發展迅速,預計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超過3300億元,其中MLED直顯1800億元,MLED背光1200億元,Micro LED超過350億元。
群智咨詢顯示技術資深分析師陳學誠指出,MLED主要分為Mini LED和Micro LED,目前Mini LED技術已相對成熟,而Micro LED還處在技術生命曲線中早期階段,商業化還存在不少技術瓶頸。
目前,Mini LED背光已經成功應用于車載顯示、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電視、顯示器以及VR等領域,展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盡管今年顯示市場低迷,但Mini LED背光電視、平板電腦、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市場仍保持高速成長。
數據顯示,2022年,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用的MiniLED面板出貨量預計分別達970萬臺、500萬臺、6.5萬臺,分別同比增長80%、150%、27%。而Mini LED背光電視出貨量預計將達到380萬臺,市占率接近2%,同比增長超過140%。
中信證券表示,中長期來看,隨著工藝成熟及成本下降,Mini LED持續向中高端領域滲透,有望迎來爆發期,預計至2024年Mini背光筆電/Pad/電競顯示器的滲透率有望分別達20%/10%/18%。
目前來看,雖然MLED產品還處于滲透率提升的早期,但在政策支撐、巨頭引導下,Mini-LED未來放量是可以預期的。當然,國內廠商也不會錯過這樣一個具有想象力的市場。
近幾年,國內廠商紛紛加碼Mini/Micro LED領域,Mini/Micro LED產業鏈上游芯片企業有三安光電、華燦光電、乾照光電等。中游封測廠商包含國星光電、瑞豐光電、兆馳股份等,設備廠商大族激光、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新益昌,以及京東方、TCL華星、維信諾等面板廠商。
業內人士對筆者表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目前Mini-LED背光產業鏈液晶已經逐漸成熟,材料/設備的國產化率還是比較高。就LED芯片而言,絕大部分在于國內,境外還有一部分產能。”
四大陣營正在形成
目前,三星、LG、TCL等主要終端品牌,不斷推出Mini LED產品,Mini LED商用已較為普遍。因此,顯示大廠們在Micro LED方面的布局受關注更高。
從MLED行業整體看,三大核心技術分別是Mini/Micro LED 外延/芯片技術、主動式驅動背板技術和高速/巨量轉移技術,對關鍵工藝優化、產品開發迭代起決定性作用,掌握三大核心技術,對行業企業建立技術競爭壁壘至關重要。
作為一項確定的顯示技術前進方向,Mini/Micro LED備受關注。那么,企業如何在強敵環伺的Mini/Micro LED時代,保證技術的領先呢?顯然,芯片作為顯示領域的技術“高地”,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
整合是一個良好的途徑,于是,京東方擬控股華燦光電。不久前,京東方擬以不超過21億元的自籌資金認購華燦光電向特定對象發行的A股股票,認購完成后將以23.08%持股比例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從而實現對華燦光的控制。
京東方指出,通過本次戰略投資華燦光電,公司將實現對MLED產業鏈核心環節的整合,進而融合自身在封裝、應用領域積累的優勢資源,完整打通襯底、外延、芯片、封裝、應用全產業鏈。
事實上,這并非京東方首次向Mini/Micro LED芯片端出手。今年3月,京東方全資持有的天津京東方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擬以4.68億參與乾照光電的定向增發申購,但最終未能成功。
而乾照光電的定向增發最終由海信視像成功申購。此后,海信視像不斷增持乾照光電股票,至今海信視像已持有乾照光電19.54%的股份。海信視像證券部人士指出,MLED是顯示中非常重要的技術路徑,也是公司未來重點關注的方向。
除京東方、海信外,TCL華星早在2020年就與近年LED芯片出貨量第一的三安光電,合資成立芯穎顯示科技,致力Micro LED技術;而利亞德跟晶元光電合資成立的Micro LED生產基地也已于2020年正式投入量產,今年截至11月底公司Micro LED新簽訂單近4億。
目前來看,Micro LED產業發展已逐漸形成四大陣營,包含“富采(晶電、晶成、隆達)、友達、群創”、“京東方、華燦光電、BOE Pixey及京東方晶芯科技”、“華星光電、三安光電及芯穎顯示”,以及“海信視像、乾照光電”。
對于顯示面板企業紛紛投資芯片企業的現象,西部證券研究報告指出,“面板廠過去一年中類似的參股、綁定MLED相關芯片廠的動作已經有好幾起,在當下Mini LED打件良率快速提升,Micro LED應用面和巨量轉移技術都有所突破的背景下,面板廠選擇直接和LED芯片廠捆綁合作,對于加速建立完整MLED技術體系和生態是非常有幫助的。”
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
近兩年來,在三安光電、華燦光電、京東方、華星光電、三星等國內外龍頭企業的共同努力之下,Micro LED技術的各項難題相繼被攻克,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
目前,大族激光自主研發的Micro LED巨量轉移設備現已實現銷售,而海目星首批Micro LED巨量轉移設備也于今年9月順利出貨并交予客戶,另外,德龍激光、智立方等設備廠商在Micro LED領域也取得不錯的進展。
在芯片端,有消息稱三安光電于今年第四季度開始生產6英寸Micro LED晶圓。目前市場上的廠商大多采用4英寸Micro LED晶圓進行生產研發,如果能夠晶圓尺寸抬升到6英寸,這對于三安光電來說能夠更好地節省制造成本,有利于Micro LED試生產進行更好的試錯。
而國星光電自主研發Micro LED巨量轉移技術也處于小批驗證階段,目前轉移速率和良率穩步提升。其在玻璃基Micro LED技術重點布局高端智慧屏、車載顯示屏和智能手表;而硅基Micro LED技術重點布局AR顯示領域。
在LED顯示屏方面,利亞德消費級Micro LED電視已量產銷售,截至今年11月底,其Micro LED新簽訂單近4億元。
而面板企業同樣取得不錯的進展。京東方圍繞Micro LED進行了長期全面的技術和產品研發布局,包括Micro LED芯片、像素器件、微顯示屏幕、巨量轉移等。其中Micro LED芯片產品在波長均勻性、性能、良率等方面通過了多家頭部企業的驗證,并已經持續小批量供應。
而Micro LED像素器件于今年10月份實現上屏點亮,預計明年就可小規模量產;用于AR近眼顯示的微顯示屏幕,采用目前行業較為先進的晶圓集成工藝,目前也已實現樣品屏幕動態畫面顯示。其稱,公司巨量轉移技術與設備廠商聯合開發,良率持續提升,進展順利。
而維信諾也表示,參股公司成都辰顯目前已建成大陸首條從驅動背板、巨量轉移到模組全覆蓋的Micro-LED中試線,實現1.84英寸穿戴、12.7英寸TV拼接屏樣品的點亮,巨量轉移良率已達到99.95%,持續向量產推進。
盡管各大企業Micro LED產品技術研發進展加快,但離規模化量產仍有一段時間。康佳集團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林偉瀚表示,Micro LED的產業化首先要實現芯片量產、性能持續優化;其次,巨量轉移需要結合修復才能實現產品的批量生產;再次,在驅動微電流條件下,Micro LED的生產效率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最后,產業生態仍在建設中,硬件成本需持續下降。
海目星董秘錢智龍也表示,“目前Micro LED行業成本還比較高,等成本降下來的時候,才是批量上設備的時候,具體要看技術的進步”。深天馬指出,Micro LED是關注度很高的前沿技術,未來應用場景廣闊,但成熟度和商業化還需要時間。
不過,業內人士對筆者表示,“目前MicroLED雖有技術與成本問題待克服,但隨著面板、芯片、巨量轉移及驅動IC等廠商的高度整合,該產品量產進程有望加快,其應用也將逐漸從高端商用走向民用市場,市場空間也將逐步打開。”
來源:集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