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如此大范圍建設智慧多功能桿?智慧多功能桿有何作用?成都目前建設情況如何?成都城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洋介紹,覆蓋23個區(市)縣的智慧多功能桿將分批次建設,預計今年將建設6000多根智慧多功能桿。計劃至2025年,在全域成都建設30000多根智慧多功能桿。
▲照明物聯網大數據中心
今年年底
成都13萬盞路燈將完成節能改造
“成都已經建成的路燈,部分存在設備陳舊、高耗能等問題。”據李洋介紹,隨著成都市高速發展,傳統路燈由于設施老化陳舊,已達到更換條件,部分路段還出現有燈不亮或照度不足等情況,無法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傳統路燈采用高壓鈉燈,其耗能遠遠高于當下流行的LED節能燈。經測算,改造成LED節能燈后,每盞路燈耗電量比傳統路燈降低40%左右。目前,成都城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正對成都主城區全域范圍內的燈桿進行節能化改造,預計到2022年年底,成都主城區全域13萬盞路燈將全部完成節能化改造。
“節能改造完成后,每年可減少碳排放2.2萬噸,折合成標準煤達8000噸。”李洋告訴記者,除了進行節能化改造,建設智慧多功能桿也是為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設打基礎。
成都市此前印發的《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提出,將充分整合路燈、交安、通信、監測等市政設施,以智慧多功能桿為載體,逐步實現“多桿合一、多箱合一、纜線共廊”,打造集智慧照明、視頻監控、交通疏導、環境監測、無線通信、信息交互、應急求助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公共設施綜合物聯網絡,促進城市基礎網絡和感知體系進一步完善,大幅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
▲路燈節能改造完成的路段
地震預警、暴雨預警…
燈桿將變成智慧城市的“神經末梢”
何為智慧多功能桿?目前業界并無統一說法,但根據《智慧多功能桿發展白皮書(2022)》介紹,智慧多功能桿也可叫做智慧燈桿,其由桿體、綜合箱和綜合管道等模塊組成,可掛載兩種及以上設備,與系統平臺聯網,實現或支撐實現智能照明、視頻采集、移動通信、交通管理、環境監測、氣象監測、應急管理、緊急求助、信息發布、智慧停車等城市管理與服務功能的新型公共基礎設施。
在李洋看來,智慧多功能桿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方面可實現多桿合一,解決城市中桿體林立、資源浪費、管理分散、影響市容等問題。以成都市一環路為例,經過改造后的一環路共建有智慧多功能桿約1300余根,有效減少各類桿件超1000根,桿件集約率超40%。改造過后的一環路路面更加整潔。
另一方面,桿體本身搭載的各種智能感知設備,讓智慧多功能桿變成智慧城市的“神經末梢”,可實現地震預警、暴雨預警、停車位顯示、環境監測……
“比如桿上搭載的廣播系統,可在地震波到達前進行全城播報。再比如,桿上搭載的天氣傳感器、水位監測器以及廣播系統,可有效聯動,當降雨量達到一定標準時,廣播系統提前預警。”李洋說。
此外,城投智慧城市公司還給每盞路燈增加了單燈控制器,把傳統路燈通過配電柜實現片區路燈的集中啟閉,細化到現在可以對每一盞路燈進行精準監測、啟閉和調光控制,實現精細化的城市照明設施管理。
“這樣也是節能的一個體現,比如,某條道路在晚上12點基本無行人時,路燈亮度就可以降低。而當一些車流量較大的路段、時段出現時,也可精準調整路燈照明。”李洋說,通過自建的大數據平臺,不僅精準控制每一盞路燈,還可對故障信息精準定位,大大提高整體運維效率,2021年管轄區域內照明設施月平均亮燈率達到99.38%。
▲東郊記憶建成的智慧多功能桿
首批將建6000多根
已建成桿體實現了5G通信、環境監測等功能
據了解,自2020年4月正式開展經營以來,除了對傳統照明設施進行的智慧化、節能化升級改造,城投智慧城市公司還在鳳凰山體育公園、東郊記憶等地陸續建設了3500余根智慧多功能桿。
“目前,我們正加快建設智慧多功能桿的步伐,此次的招標文件是,計劃未來三到五年在全域成都建設30000多根智慧多功能桿。”李洋表示,將分批次對全域成都的燈桿進行智能化建設、改建,首批將在成都市車流量、人流量大的城市主干道,以及地鐵出站口進行建設,預計首批將建設6000多根智慧多功能桿。
“從目前的運營情況來看,已經建成的智慧多功能桿有效實現了環境監測、天氣監測、5G通信等功能,目前正在積極探索更多的智慧運用場景。”李洋說,未來,通過在智慧多功能桿上搭載更多的物聯網感知設備,為城市管理、市民出行等提供全方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