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在线_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视频9_欧美性生交大片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產業資訊 » 產業 » 正文

廈門大學研究團隊最新成果:深紫外發光強度提高近2倍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3-28 來源:材料深一度瀏覽次數:282
最近,廈門大學研究團隊創新性地設計了一種倒棱錐/臺狀人工納米結構,通過納米壓印、干法刻蝕技術與濕法腐蝕工藝相結合,在發光波長短至 234 nm的(AlN)8/(GaN)2 有源層形成(0001)、(10-13)及(20-21)等多組角度精細可控的晶面。有趣的是,這些晶面能夠調控深紫外光波在納米結構中的傳播和提取模式,有效突破傳統平面結構中出射光錐角較小這一限制,大幅提高深紫外光的提取效率。
 
 
研究表明,引入晶面可控的倒棱錐/臺狀結構后,TM 和 TE 偏振光相比于平面結構分別增強了 5.6 倍和 1.1 倍,深紫外 234 nm 波長處的總發光強度提高了近 2 倍。該研究工作為提高深紫外短波發光器件的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并有望拓展到微小尺寸 LED、深紫外探測器等光電器件。
 
 
圖 1. (a) 運用納米壓印技術制備納米孔陣列的流程示意圖; (b)-(c) (AlN)8/(GaN)2 超短周期超晶格的結構表征; (d)-(f) 納米圓孔及 (g)-(h)倒棱錐/臺納米孔陣列的微觀形貌。
圖 2. (a) 傳統平面、圓形納米孔及倒棱錐/臺納米孔的光致發光譜;(b) 3 種納米結構的內量子效率、TE/TM 光提取效率及整體發光強度的增強因子分布圖。
 
相關研究成果以“Enhancing deep-UV emission at 234 nm by introducing a truncated pyramid AlN/GaN nanostructure with fine-tuned multiple facets”為題,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 Nanoscale 上,并推薦為期刊封面研究工作(Back Inside Cover)。相關測試工作得到了臺灣大學楊志忠教授課題組的支持。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網站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如未正確注明文章來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復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意見反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