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印發《廣西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 (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到2025年底,廣西將累計建成充電基礎設施29.5萬個,可滿足約67.89萬輛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那馬服務區新能源充電樁。自治區高速公路發展中心供圖
近年來,廣西的新能源汽車應用水平邁入全國先進行列。截至2020年底,我區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應用15.69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全區汽車保有量的2.1%,高于1.75%的全國平均水平。
截至2020年底,全區充電基礎設施約6.82萬個,車樁比達到2.3:1,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盡管我區“十三五”期間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對于新能源車主來說,給車充電仍是一個難題。比如出門后找不到充電樁;有的充電樁場地大門緊閉,無法進入充電;或者在小區里沒有預留空間和場地安裝充電樁;報批手續繁瑣等難題。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區規劃新建公共充電樁8萬個(包括快充樁2.7萬個,慢充樁5.3萬個),新建自用充電設施14.7萬個。到2025年底,全區充電基礎設施累計達到29.5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11.05萬個,自用充電設施18.45萬個,可滿足約67.89萬輛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根據《規劃》,我區將集中力量在工業園區、大型商超、商務樓宇、文體場館、醫院、賓館、展館、游客集散中心等重點區域以及有條件的高等院校、中職學校、培訓機構等公共場所實現專用充電基礎設施全覆蓋。
除了公共場所外,新建住宅小區停車位要求應100%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老舊小區改造配建充電基礎設施,支持在業主產權車位、公共停車位上安裝充電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