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臺積董事長劉德音在股東會表示,“臺積(團隊)正在日本考察!現在,我們每周都跟對方討論(進度)。”他更首度承認,可能在德國設廠,“臺積正跟德國幾個大客戶密切溝通,德國政府要求(臺積設廠)的問題,臺積有在做“認真的評估”!
伯恩斯坦證券在最新報告中指出,臺積若要成功服務客戶、并為客戶考量成本效益,就必須在特定的地理位置生產,臺積今年4月宣布斥資28億美元在南京廠擴建28納米產能,日本廠也是28納米。
市場盛傳南京28納米產能可能自每月4萬片,上調至每月10萬片。加上日本,以及可能也是28奈米的德國新廠。
也就是說,臺積如此大規模且最新一波海外擴廠,竟然都是為28納米這個已有10年歷史的舊制程,究竟有什么新應用?讓臺積大擴28奈米成熟制程?
據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資分析師一一盤點,“美國蘋果、日本索尼、全球汽車電子供應鏈!”他說,這些都是構成臺積重新押寶28納米制程,且啟動大規模海外擴張的關鍵,“需求滿明確!”
今年4月時,媒體曾報導,臺積宣布日本設廠時,強調的“客戶管理”。
“臺積的日本訂單很具體,索尼有找代工的需求,”摩根士丹利產業分析師詹家鴻分析,“28納米要拿來做ISP(圖像訊號處理器)和CMOS圖像傳感器,有具體應用在,臺積是有計劃地規模擴張。”
另一個28納米的新應用,也源自蘋果。
今年2月,《日經新聞》才報導,蘋果正與臺積合作開發Micro OLED先進顯示器技術,這項技術是半導體和顯示器制造技術的混合體。新的Micro OLED顯示器將直接構建在晶圓上(built directly onto wafers),使顯示器厚度和體積更薄、更小、更低功耗,適合穿戴式AR、VR裝置。
在6月的臺積的技術論壇上,他表示,“AR、VR需要Near-eye Si Display(近眼硅基顯示)技術,需將背板從薄膜電晶體(TFT)改成硅基顯示技術,用此新技術,可將像素尺寸縮小5至10倍、解析度提高5到10倍,同時降低功耗、減輕重量、縮短延遲、提高亮度。這些對AR、VR來說,都非常重要。”
也就是說,未來蘋果推出的VR、AR穿戴裝置,所用小型、超高解析度屏幕,很可能便來自臺積的28納米制程。
難怪,當臺積股東會上,股東擔心臺積海外擴張導致產能過剩時,劉德音這樣回應,“我們今天評估去美國建廠、日本建廠,都是基于客戶需求,“若是你問全球擴產是否有風險?(臺積)都是有客戶做后盾!”劉德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