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花開中國夢”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在上海崇明拉開帷幕。由同濟大學智能環境團隊攜手中集集團(揚州基地)、寧波臺雄公司、特變電工等多方合作,共同設計建造的“中集花園”展區精彩亮相花博會,成為花博盛會中的一道靚麗風景,該展區以“夢筆生花”為主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光、熱、水肥和氣體調控系統,營造適宜植物生長的環境,實現無土化種植。
展區以集裝箱形式為載體,共分為光伏太陽能艙、風能發電艙、模塊化輕食艙、蔬菜種植艙等多個艙體。其中蔬菜種植艙是由同濟大學智能環境團隊研究開發的高度智能化的集裝箱植物種植系統,該系統包括集裝箱體、栽培系統、空調系統和智能控制系統等。栽培系統采用了先進的營養液栽培架、植物LED生長補光燈和自動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保證了植物在受控環境中能夠獲得良好生長。種植艙內采用先進的新風空調系統,以一體機模塊化的形式減少空間占用,且結合加熱、降溫、除濕和加濕等功能,優化系統配置,降低運行能耗。此外,同濟大學智能環境團隊還開發了集裝箱植物種植系統的智能化整體監管系統,實現了植物生長環境、營養液配置供應和空調機組運行協同調控的集中和高效,并運用互聯網+技術,將所有的數據上傳至云平臺,從而能通過移動終端對集裝箱植物種植系統進行遠程監測和系統設定操作。
同濟大學專家介紹,集裝箱式植物工廠已成為現代設施農業的一部分,是未來設施農業的發展方向之一,其集成化、智能化與模塊化的優勢不僅極大地提高了作物的產量,還能夠克服室外氣候的影響,從而實現全年種植。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降低系統能耗,為未來農業發展提供更加節能環保的種植作物的新思路與新途徑。
同濟大學智能環境團隊不僅在聲環境、光環境、熱環境、景觀環境及水環境等方面進行了多學科交叉研究,同時在此次花博會“中集花園”展館中還與同濟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環境分院的團隊開展了農業和花園設計方面的技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