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公牛集團(603195.SH)公告稱,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對公司涉嫌與交易相對人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行為進行立案調查。公司將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積極配合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反壟斷案件調查工作。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1年要抓好的8項重點任務之一,公牛調查案,反映了反壟斷正在深入。目前已經從平臺經濟領域深入到了傳統行業。各行業的頭部民營企業,市值在千億左右,可能會受到重點關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市界表示。
在壟斷問題之外,公牛集團目前似乎也正面臨著其他一些問題。
將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2020年排除在外,2017年到2019年,盡管公牛集團凈利潤大幅增長,但從營收角度上看,其增速卻在不斷下滑,數據顯示,公牛集團營業收入增速2017年為34.91%,到2019年已降至10.76%。
對此,中國家居/設計產業互聯網戰略專家王建國表示,過于細分的消費產品領域有個共性,就是產業生態鏈條較短,一旦發展放緩,銷售會快速減少,企業就會面臨戰略性風險。
而公牛的一些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著公司產品體系并不豐富。公司2020年年報顯示,電連接產品(移動插座、電工膠帶、線盤等)營收為 55.49億元,占總營收的55.21%,智能電工照明產品(墻壁開關插座、LED照明、斷路器等)營收為 40.55億元,占總營收的40.34%,兩者合計占比達95.55%。
而上述這些產品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增量市場已越來越小。為此,近幾年公牛逐步確定了電連接、智能電工照明、數碼配件三大業務板塊,并計劃拓展智能門鎖、浴霸等新業務群。
在產品問題之外,但作為一家行業龍頭,公牛也時刻面臨著外部勢力的挑戰。事實上,近年來,以小米為代表的一些互聯網公司依靠成熟的生態鏈體系,正不斷侵蝕包括公牛在內的一大批傳統企業在各個領域的市場份額。
“這些新興品牌在針對年輕人的市場中,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新生力量,而主要依靠傳統渠道的公牛品牌,除非能一直保持細分行業的絕對領先地位,不然一定會受互聯網品牌、年輕人市場、線上銷售的強力沖擊。”王建國認為。
2018年公牛移動插座在天貓市場的占有率為66.39%,墻壁開關插座在天貓市場的占有率為26.08%,2019年這兩個數據分別為65.27%和28.06%,一降一升。到了2020年,公牛并沒有披露具體的數字相關描述則變成了“繼續保持第一”。這樣的變化也難免讓外界質疑,公司的這兩款拳頭產品在市占率方面有了較大幅度的下滑。

面對“內憂外患”,公牛集團于去年2月登陸A股,當日公司股價大漲44%,此后公司又連續拿下8個漲停,股價迅速升至180元左右。
進入2021年以來,公牛集團股價最高漲至259.90元,隨后有所回落。在5月12日披露調查的消息后,5月13日,公牛盤中逼近跌停,最終大跌4.62%。
5月14日早盤,公牛股價再跌0.81%,報180.18元,總市值1082億元,半天蒸發了近6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