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的當下,該省地市如何深化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融合創新,進一步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碼“未來工廠”建設是杭州給出的答案。
記者28日從杭州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未來工廠”建設推進大會獲悉,杭州將以“未來工廠”建設為發力點,擁抱新“智”造,打造智能制造領先城市和組織型制造先行城市。
數字經濟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支撐杭州發展的“雙引擎”。近年來,該市積極探索“互聯網+制造”,率先走出了一條從“機器換人”到“工廠互聯網”再到“企業上云”“ET工業大腦”的智能制造之路。
據了解,“未來工廠”建設主要包括數字孿生應用、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協同化制造、綠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等,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和核心競爭力的大幅提升。
杭州市經信局局長夏積亮表示:“‘未來工廠’建設圍繞數字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兩大方向,以制造方式創新、要素資源重組和企業形態重構為重點,全面深化數字賦能,構建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機制,目標將杭州打造成智能制造領先城市和組織型制造先行城市。”
杭州此前印發的《關于加快建設“未來工廠”的若干意見》 顯示,到2025年,杭州將力爭培育“聚能工廠”“鏈主工廠”和“智能工廠”150家以上,培育“數字化車間”1000個以上,探索發布一批“云端工廠”;力爭培育高等級“樣板園區”10個,高能級“賦能工場”10個,高標準“智造工場”30個;力爭制造業規模和質量實現同步躍升,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45萬元人民幣/人以上、畝均增加值年均增幅達7%以上、設備數控化率和聯網率提升15個百分點以上。
據夏積亮介紹,杭州主要從“增量突破”和“存量提升”兩個方向提出建設“未來工廠”的五大形態,包括建設平臺型“聚能工廠”、培育冠軍型“鏈主工廠”、打造示范型“智能工廠”、發展效率型“數字化車間”和探索輕量化“云端工廠”。如建設平臺型“聚能工廠”,杭州支持平臺型企業構建具有大規模、分布式、多品種制造能力的“聚能工廠”,建設集設計、制造、品控、物流等為一體的“聚能工廠”生態圈。
杭州“未來工廠”具體如何建設?記者了解到,該市將實施組織型制造推進行動、產業鏈再造提升行動、全球訂單引流行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等六大行動。
《意見》發布后,杭州已開展第一批培育企業征集,并得到廣泛響應。目前,該市第一批207家“未來工廠”培育企業名單已對外公布。
記者看到,杭州網易嚴選貿易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上榜“聚能工廠”;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富芯半導體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上榜“鏈主工廠”,此外還有“智能工廠”50家,“數字化車間”140家。
據介紹,下一步杭州將加快構建“未來工廠”培育梯隊,在第一批基礎上繼續推進,還將細化政策細則和評估標準,并強化政策保障和要素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