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LCD面板產能轉移和擴產潮進入尾聲,主要廠商開始在OLED領域展開爭奪。中國大陸的OLED面板產能占比從2016年的1.1%迅速提升至去年的13%。京東方預計,今年中國大陸AMOLED產能將占全球份額的18%。與此同時,三星繼續在中小尺寸方面占據絕對優勢,并在大尺寸OLED上發力,與LGD展開競爭。以TCL為代表的中國廠商則在印刷OLED上加大投入,希望實現彎道超車。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三到五年,中國OLED有可能復制液晶面板產業規模化競爭崛起的發展路徑,成為中國板業的主力。
LCD擴產周期進入尾聲
隨著中國LCD產能躍居全球第一位,擴產周期也逐漸進入到了尾聲。
4月14日,京東方披露了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問答清單。對于新產線的規劃,京東方稱,目前沒有LCD面板的新建計劃。此前一日,TCL科技方面表示,對新增LCD投資已經有了非常嚴格的限制。
國盛證券分析稱,這輪中國大陸主導的液晶面板投資在2011年逐漸起量。2017年到2018年,10.5代線釋放產能將之拉向高峰。2021年開始,擴產周期逐漸進入尾聲。
LCD面板產能之所以不再擴張,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分析源于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現在LCD面板產能已經足夠大,全球年產能超過了3億平方米,已經是歷史新高。雖然LCD面板市場需求依然很大,但如果從長時間來看,面板面積增長不會有很大的跳升,未來市場會以技術迭代為主。另一方面,從產能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面板廠在全球已經占據主導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大陸廠商沒有必要繼續無限制地擴充產能。因為無限制擴充產能只會帶來重復的產能建設和產能過剩的壓力,最終傷害的是整個行業的利益和競爭生態。
OLED面板產業成為“必爭之地”
如今,中韓兩大面板生產國早已將目標從LCD轉移到OLED領域。
群智咨詢移動事業部資深分析師吳淑園向《中國電子報》記者分析了當前中韓兩國在OLED領域的布局和發展情況。她表示,在中小尺寸OLED領域,三星已成為領軍者,無論是技術、產能,還是上下游產業鏈布局方面,三星均占據領先地位。而在大尺寸OLED領域,目前LGD已具備白光OLED技術,并實現該技術的壟斷,規模和產品遙遙領先。
不過,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快速發展,已具備較強的產業基礎,依托龐大的市場優勢和資本優勢,中國OLED產業的競爭優勢也在持續擴大。據賽迪顧問高級分析師劉暾介紹,2020年,中國大陸OLED產能已達438.8萬平方米,另外還有多條OLED產線在建,國產OLED產能正不斷提升,預計今年產能將達784.8萬平方米,2023年產能將超過全球總產能的1/4。
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的OLED產能已從2016年的1.1%迅速提升至去年的13%。京東方預計,今年中國大陸OLED產能將占全球份額到18%。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三到五年,中國OLED有可能復制液晶面板產業規?;偁庒绕鸬陌l展路徑,成為中國面板業的主力。
OLED領域角力大幕已開啟
當OLED面板產業成為“必爭之地”,中國廠商希望盡快實現對韓國的彎道超車,OLED領域角力大幕已徐徐開啟。
業內人士認為,不同于此前中國在LCD領域苦苦追趕實現逆襲,在OLED領域,中國廠商如果抓住印刷OLED技術的發展契機,完全有機會縮小與韓國的差距,甚至實現趕超。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副秘書長胡春明在接受《中國電子報》采訪時認為,在印刷OLED領域,中國的發展和布局并不落后于人。雖然市場上已經有日本企業率先實現了印刷OLED量產,但其在投資、細分市場定位、工藝路線等方面還存在問題沒有解決。因此,我國面板企業在印刷顯示技術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徐征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當前LCD面板市場飽和,中國廠商在印刷OLED的生產良率和材料成本上實現突破,將大幅降低大尺寸OLED面板價格,不僅會加速OLED電視成為主流產品,也將改善國內面板和電視廠商的產品結構和盈利水平。
不過,群智咨詢TV事業部研究總監張虹則認為,韓國廠商在OLED產品和技術研發方面領先優勢明顯,對于印刷OLED亦有比較積極的布局。而中國企業在大尺寸OLED領域尚處于累積技術和經驗的過程,短期內實現超越的可能性不大。張虹強調:“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平板顯示市場依然以LCD技術為主,面板廠對于高世代OLED面板投資依然相對謹慎。”
劉暾則指出,中國雖然在印刷OLED領域小有成績,但是OLED配套仍然依賴國外。目前,噴墨打印OLED生產線的前段設備仍被日企業壟斷,OLED材料基本由歐美日韓等企業壟斷,部分發光材料由歐美掌控。中國OLED配套本土化發展任重而道遠。
還有更多產能整合
對于平板顯示市場產能整合、競爭等現象,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產業進入一定階段后的必然結果。
胡春明表示,相信今后還會有更多的產能整合案例發生,尤其是我國大陸,將成為產能整合的焦點地區。另外,產能整合將不僅限于面板,還會向上游傳導。OLED領域短期內還屬于開放競爭階段,未來的市場競爭主要是擴展能力的較量。目前,我國面板企業應更多聚焦于成熟工藝路線、提升產品效益、穩定供應鏈安全、開拓新興應用市場等方面。
“雖然不再進行新的LCD產線投資,但是在現有產線廠房內擴充產能,似乎是現在大陸面板廠普遍采取的動作?;菘啤⒉屎绻怆姟⒕〇|方、TCL華星光電、夏普廣州線等都在進行擴產。”Omdia分析師認為,綜合所有廠商的產能擴充計劃,幾乎相當于重新建設了一條產能高達155k/月的10.5代線及約170k/月的8.6代線,且都將在未來3年左右的時間逐漸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