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道,晶電MiniLED產能在9月轉換就緒,臺灣地區約當50%產能切換至MiniLED(集團總產能20~30%),由于生產設備10月可望通過大客戶認證,晶電規劃10月拉高MiniLED投片量,并進入良率拉升階段,第四季拼拿下85%良率。
至于大客戶何時正式釋出量產單?晶電表示,要看大客戶新品推出的時程,LED芯片是供應鏈最前端的零組件,如果明年3月推出新品,今年第四季就要全數備妥夠用的LED芯片,量產單完全依照客戶的節奏。
晶電強調,在大客戶釋出量產單之前,針對該客戶的產能9月準備就緒,10月生產設備經由客戶認證過后,隨即進入小量投產階段,比起9月,10月MiniLED投產的晶圓數量大很多,雖然量產單時程未定,但是先拉高良率為基本。
根據晶電的規劃,第四季MiniLED良率以85%為目標,過去新產品如手機背光、監視器背光及電視背光,投產的藍光LED良率約2~3季后,攀升至90%以上,幾乎是LED良率的基本盤;MiniLED難度高,大客戶對質量有更高要求,但晶電在MiniLED上籌備已久,也找到提升良率方式,因此預期,仍有機會在2~3季后,將MiniLED良率提升至90%以上,以相去不遠的學習曲線,站穩良率基本盤。
晶電統計,在臺廠區已有50%產能轉換成MiniLED,相當于集團總產能20~30%的產能已完成切換,終極目標是在臺廠區95%產能進行轉換,明年第一季可望達陣;大陸廠區則因目前需求量少,僅些微增加一點MiniLED產能,產能主力仍鎖定臺灣地區。
此外,隆達手上仍有30萬片(約當2寸晶圓)磊晶產能,因雙方的合資案尚未經過中國大陸反壟斷法主管機關的審查程序,無法就未來規劃進一步討論,待通過審查之后,進一步決定是否將產能切換至MiniLED。
晶電8月營收受惠于傳統旺季效應,各類需求包含背光、穿戴裝置、LED照明、汽車及顯示屏需求均回溫,單月營收以新臺幣13.04億元創下去年12月以來新高紀錄,景氣能見度到9月無虞,第四季則步入傳統淡季,能見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