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在线_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视频9_欧美性生交大片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產業資訊 » 產業 » 新材料 » 正文

“姑蘇實驗室”為何不簡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7-01 來源: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網瀏覽次數:1632
  導讀:投資200億元,集聚1000多名科研、技術及管理人才,以材料科學領域中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江蘇經濟發展重大需求以及未來科技革命的前沿技術為“三大重點”進行科研攻關……
  揭牌儀式
 
  6月30日,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以下簡稱“姑蘇實驗室”)舉行成立大會。會上,姑蘇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并被授予“江蘇省實驗室”。據悉,該實驗室以材料科學領域中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江蘇經濟發展重大需求以及未來科技革命的前沿技術為“三大重點”,瞄準建設國家級實驗室目標,高水平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規劃圖
 
  聚焦“三大重點”進行科技攻關
 
  據了解,姑蘇實驗室自今年2月正式啟動籌建,規劃總投資200億元,總部位于蘇州工業園區,占地500畝,以材料科學領域中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江蘇經濟發展重大需求以及未來科技革命的前沿技術為“三大重點”,以突破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攻克區域產業重大技術瓶頸、解決行業重大科技問題為使命,創新體制機制,集聚高端資源,匯聚國內外技術前沿的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才和科研團隊。
 
  通過五年左右的一期建設,集聚1000名以上的科研、技術及管理人才,建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材料研發等公共平臺,突破一批材料領域核心基礎科學問題和關鍵共性技術問題;通過二期建設,到2030年,骨干人員規模達到3000名以上,涌現出一批標志性的原創成果,力爭躋身世界一流材料實驗室行列,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科技創新策源地。
 
  蘇州為什么要建設姑蘇實驗室?
 
  作為實驗室的落地點,蘇州是國內排名領先的制造業大市,制造業對高端材料需求旺盛,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3.34萬億元,制造業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3.4%,規模以上新材料制造業企業超750家,全省占比達20%。蘇州在材料科學研究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有著無比旺盛的需求。
 
  今年1至5月,蘇州市制造業投資逆勢增長了27.8%,在“萬億俱樂部”城市當中位居前列。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卻坦言:“蘇州市的創新資源還相對欠缺,科技投入還比較有限,研發力量較為薄弱。建設姑蘇實驗室,就是要發揮重大創新平臺的作用,攻克技術難關、補齊發展短板,實現蘇州從‘制造驅動創新’向‘創新驅動制造’的積極進取型轉型。”
 
  近年來,蘇州堅持開放創新,著力加快創新資源集聚,拓展產學研合作交流,每年組織產學研對接活動50多場,與238所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共建各類政產學研聯合體超2000個,創新載體平臺超130家。我市與中科院合作共建科技創新載體34家,超過中科院在全國布局的20%,與清華大學共建13個,全國最多,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在蘇新建研究所17家,占全省(30家)的57%。外國人才引進方面,蘇州設立外籍院士工作站5家、外國專家工作室285家;新引進外國專家743人,其中高端外國專家208人,累計引進外國人才1.22萬人,其中外國高端人才4728人,分別占全省的47%和58%。
 
  建設姑蘇實驗室,蘇州將面向國內乃至全球開放,最大限度積極匯聚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為代表的相關科研機構,協同蘇州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材料優勢學科力量,以及行業龍頭企業的優勢力量,加強與國際頂級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的合作交流,加速全球材料科學領域優勢資源的引進和集聚,努力構建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國家實驗室。同時,深化與其他各類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龍頭企業的功能互補、良性互動和協同創新,打造蘇州開放創新的新標桿。
 
  “蘇州建設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優勢很明顯。”蘇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路建美說,就蘇州大學來說,材料學科現有5位院士,材料學科進入全球科研機構ESI千分之一學科,同時也是雙一流建設的學科。無論是培養人才,還是科學研究,這些都是優勢。
 
  “蘇州建設姑蘇實驗室非常有魄力。蘇州本來就是人才濟濟的,而且江蘇省人才也很多,所以我想以姑蘇實驗室為基礎,能夠多會集一批人才,特別是江蘇省的人才,應該能夠源源不斷地被吸收進來。”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邢定鈺表示,南京大學從2003年開始籌備微結構國家實驗室,有十幾個院士,有三四十位教授、杰出青年,他們的微結構主要就是材料領域,如果蘇州需要,他們的人才平臺可以加盟。
 
  “1+N”合作,發力材料領域基礎研究
 
  為形成功能互補、良性互動和協同創新的發展格局,打造更優創新生態,姑蘇實驗室分別與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蘇州大學進行合作簽約,將聯合在材料領域的頂級科研力量重點開展有產業應用前景的基礎前沿研究,為后續與產業界合作積累研發和技術基礎。此外,還與騰訊、中天科技集團、南大光電、沈陽科儀等龍頭企業合作簽約,共同推進產業聯合項目研發,開展多邊合作進一步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活動現場,蘇州市分別與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將共同圍繞“一體”推進姑蘇實驗室建設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建設等重點工作,持續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院市科技合作,為蘇州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提供創新源動力。現場發布了首批三個重大科研攻堅項目,將充分強化以重大科學目標導向、應用目標導向的項目部署,重點解決產業發展的共性基礎性問題。
 
  蘇州與中科院的合作源遠流長,二十多年來共建科技創新載體30多家,超過中科院在全國布局的20%。昨天,中科院與蘇州市政府簽署了新一輪五年合作協議。雙方將“一體”推進姑蘇實驗室建設,緊緊依靠中科院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突出材料科研布局的個性化特色,主動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
 
  中國科學院簽約的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實現之年,也是中科院基本實現‘四個率先’的收官之年。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科院愿與蘇州市繼續攜手合作,統籌謀劃支持材料科學工程實驗室建設,合力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共建重大科學設施和研發平臺,持續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持續滿足蘇州乃至整個長三角區域高新企業的新材料需求。引領國家材料科學邁上新臺階。
 
  院士專家出謀劃策,突破材料瓶頸引領新興產業發展
 
  姑蘇實驗室自今年2月正式啟動籌建以來,各項工作有力推進,分別召開了三場專家論證會,并確定姑蘇實驗室總體科研戰略發展目標和主要研究領域。
 
  在實驗室揭牌之際,來自國內外材料科學領域逾60位院士、專家擔任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他們將為姑蘇實驗室的發展出謀劃策、保駕護航。
  院士代表受聘擔任姑蘇實驗室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
 
  成立大會上,鄭有炓、薛群基、陳凱先、江東亮等近30位兩院院士現場接受了聘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薛群基說,從石器、銅器到半導體,材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制造業的基礎。我們所說的“卡脖子”技術,“第一卡”就卡在材料上。蘇州發展基礎扎實,圍繞材料科學建設姑蘇實驗室非常及時,對蘇州、江蘇乃至長三角發展新興產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材料科學具體方向上,姑蘇實驗室將聚焦電子信息材料、生命健康材料、能源環境材料等最前沿的研究領域。
  姑蘇實驗室戰略咨詢委員會名譽主任、中科院院士鄭有炓
 
  姑蘇實驗室戰略咨詢委員會名譽主任、中科院院士鄭有炓說,半導體材料是信息技術的核心基石。半導體材料到今天已發展到第三代,三代之間并不是取代的關系,它們優勢互補、相互支撐。蘇州在建設姑蘇實驗室的過程中,要把握好這些關系,圍繞“卡脖子”技術,加強攻關。
 
  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中美貿易摩擦更加使我們認識到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嚴重性,以及創新發展和科技驅動的緊迫性。中科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郝躍認為,打造國家實驗室,戰略定位應該瞄準國際前沿。尤其疫情以后,中國企業將在科技方面有一些重要障礙,這種情況下更應該突出創新。
 
  材料領域包羅萬象,無所不有、無所不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說,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材料的面太廣,蘇州要定位清楚,姑蘇實驗室要做材料領域具體哪些方面。
 
  中科院原副院長施爾畏認為,關于實驗室模式這個問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漸給出一個答案。本質上它是科技發展中政府、市場所扮演角色的問題。蘇州建設姑蘇實驗室,必須破除當前科技體制的一些障礙,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視野,充分學習借鑒多方面經驗,力爭在實驗室建設之初有一個好的頂層架構,為將來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劉忠范認為,成立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是中國材料界的一大盛事,也是解決材料領域眾多“卡脖子”問題的一個重要舉措,承載著材料界和學術界的無限希望。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崔占峰表示,他們期待能和姑蘇實驗室在生物材料、功能材料、納米材料等領域進行密切的合作,為姑蘇實驗室的建設作出貢獻,共同將姑蘇實驗室建設成世界頂尖的材料科學實驗室。
 

  體制機制創新是關鍵,瞄準需求導向、協同攻關兩個方面
 
  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認為,國家實驗室開展的是國家所需的前沿基礎研究,是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服從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完成國家重大使命。與此同時,國家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最終要得到應用,成果轉化對國家實驗室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不可或缺的。
 
  當前,國家實驗室的組織模式尚處于摸索過程中,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國家實驗室的組織模式也在不斷演化,并不具有統一的組織模式。作為一個開放系統,對國家實驗室而言,處理好政府、大學及科研機構、企業的關系最為重要。潘教峰建議,要積極探索國家實驗室的新型管理模式,構建“政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治理結構,建立績效預算撥款制度,建立協同攻關的科研組織模式,建立靈活用人制度和有競爭力的分配激勵制度,建立基于目標完成情況的績效評價制度。
 
  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執行主任楊輝介紹,姑蘇實驗室將探索建立有別于傳統國家實驗室的全新管理架構,基于“組織支撐流程,流程支撐業務”的理念設立組織模塊,創新實踐“主建”和“主戰”相結合的矩陣式管理,努力實現以程序化的方法管理需求,以投資的理念管理項目和以結構化的程序規范管理。
 
  建設姑蘇實驗室將瞄準需求導向、協同攻關這兩個方面。在體制機制設計上,我們首先明確要以需求為導向,需求導向的戰略規劃做好以后,再設計一套協同創新的機制,把科學問題分解成項目,然后高校、研究所、企業一起協同攻關項目,最后讓成果在企業落地。
 
  據介紹,姑蘇實驗室將創新體制機制,分別在組織框架、崗位設置、人員聘任、職稱聘用、研究路徑、知識產權歸屬等方面享受充分自主權,并積極鼓勵其探索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引領未來科技、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的各類新型管理體制機制;將重點打造科研項目立項管理與集成技術開發機制、開放融合的科研協同創新機制、“一室兩制”和分類評價的人才發展機制、多元投入與放管結合的保障機制;大力踐行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建立目標導向、績效管理、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新型運行機制。
 
  “建設姑蘇實驗室,就是要發揮重大創新平臺作用,攻克技術難關、補齊發展短板,實現蘇州從‘制造驅動創新’向‘創新驅動制造’的積極進取型轉型。”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說,蘇州將瞄準建設國家實驗室的目標,堅持前瞻引領,突出原始創新,強化頂層設計,圍繞材料科學構建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創新平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峰。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網站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如未正確注明文章來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復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意見反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