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臺灣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在CES 2020展會上所展示出的「超小間距 Micro LED 顯示模塊」,在技術上實現了直接將微米等級的RGB LED芯片直接轉移到 PCB 基板上,創下全球首例的壯舉。本次CES展會當中,LEDinside專訪了工研院電光系統所的吳志毅所長,了解工研院目前在Micro LED領域的技術儲備以及下一階段的目標。
工研院的Micro LED技術盤點
吳所長提到,本次的超小間距顯示模塊,展示出了工研院在Micro LED以及巨量轉移的研發成果。特別是在紅光 LED的部分,因紅光LED材料特性所造成的結構脆弱、波長均一性問題導致生產良率低下,以及在巨量轉移過程中,弱化結構設計和靜電等問題,都是現行許多Micro LED廠商的痛點。而工研院已經成功克服部分關鍵瓶頸。現階段工研院的藍綠光LED通電后的良率都可以高達99.9%以上,而紅光LED的良率也提升到了99%的水平。未來還有更多的提升空間。
除了在LED之外,在檢測修復與全彩化部分,工研院內部也有相當多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工研院的體系龐大,內部專家臥虎藏龍。因此透過工研院體系內的技術協作,其實研究能量相當強大,包括在巨量檢測部分,工研院當中有量測中心的許多專家可以合作,包括目前正在實驗導入e-beam檢測,multi channel EL檢測等等各種檢測手段都有相當的研發成果。在實現全彩化部分,工研院電光所也與材化中心多位專家共同協作開發。這些都是工研院在推進Micro LED技術進展時,得以憑借與勝出的資源。
下一階段的目標展望
吳所長提到,本次的超小間距Micro LED模塊,是在PCB基板上,采用被動式的驅動方案,因此由四方廠商所共同協力完成,包括工研院,LED 驅動 IC 廠聚積科技、PCB 廠欣興電子、錼創科技等四家廠商共同協力合作完成。
由工研院,聚積科技、欣興電子、錼創科技等共同合作的Micro LED顯示器
而未來在工研院的技術平臺上,也會開始往玻璃基板,以及柔性PI等其他材料上去做開發。特別是在車用顯示器應用上,吳所長有高度的樂觀愿景,目前也著手研究如何打造透明的Micro LED顯示器導入車用顯示當中,例如在汽車的前擋玻璃,導入指示用途的Micro LED顯示器。或是在自駕車時代來臨時,汽車天窗與側窗玻璃上,也能夠導入Micro LED顯示器作為娛樂用途。甚至在顯示器當中結合了傳感器,將會開創出更多的應用場景。
由于該技術的前景具有相當多的可能性,因此工研院開放了技術平臺,希望與全球對于Micro LED技術感興趣的廠商共同合作打造各種應用產品。
文:LEDinside Ro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