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27日,由深圳市龍華區科技創新局特別支持,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ASA)主辦,深圳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與北京麥肯橋新材料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SSLCHINA 2019)暨2019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IFWS 2019)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
11月27日上午,“微波射頻與5G移動通信” 分會如期召開。本屆分會由蘇州鍇威特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三研究所、國家電網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有限公司、英諾賽科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氮化鎵微波器件具備高頻、高效、大功率等特點,在5G通信中應用潛力巨大。這一特定領域的突破標志著寬禁帶半導體產業邁向新的高地。分會關注氮化鎵微波器件及其單片集成電路材料外延、建模、設計與制造、可靠性技術及HEMT器件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等各方面,呈現第三代半導體微波器件及其應用的最新進展。臺灣長庚大學教授邱顯欽、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固體物理研究所部門技術部門經理Peter BR?CKNER、中興無線技術總工及技術委員會專家劉建利、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劉志宏、北京國聯萬眾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志國、南京電子器件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41研究所張光山、河北半導體研究所王毅等來自中外的強勢力量聯袂帶來精彩報告。河北半導體研究所副所長蔡樹軍、蘇州能訊高能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乃千共同主持了本次分會。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劉志宏做了題為“高頻硅基氮化鎵晶體管”的主題報告,深度生長的GaN-on-Si HEMT,高線性度GaN-on-Si HEMT,CMOS兼容制造技術,200毫米GaN-on-Si HEMT晶片和GaN-Si集成,并介紹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GaN-on-Si研究進展。劉志宏教授表示,氮化鎵高電子遷移率晶體管(HEMT)具有輸出功率密度高、效率高的優點,是4G LTE和5G移動通信基站的核心射頻元器件之一,近年來在學術界和產業界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并且已經應用于4G LTE通信的基站中。
目前大部分氮化鎵射頻器件產品是以碳化硅為襯底,碳化硅基氮化鎵的晶體管具有較低的熱阻和較高的性能。另一方面,5G通信系統由于高速度、大容量、低時延的特性需求,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站和使用大量的射頻收發器,對射頻元件的成本要求比較高。碳化硅基氮化鎵由于碳化硅襯底的限制,成本比較高,而硅基氮化鎵具有低成本、高性價比的優點,非常適合大規模應用于未來的5G通信系統。但是,同碳化硅基氮化鎵的射頻器件相比,目前硅基氮化鎵的射頻器件的性能還相差較大。
劉志宏教授首先介紹了我國國內外硅基氮化鎵射頻器件的發展現狀,分享了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科研技術聯盟中心(SMART)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近年來在硅基氮化鎵高頻器件領域的研發進展。他表示,我們在SMART開發了高度縮微的硅基InAlN/GaN晶體管,具有40 nm柵長、300 nm源漏間距,其截止頻率創造世界最高記錄310 GHz。針對氮化鎵毫米波器件線性度差的問題,提出了類鰭形納米線溝道、平面納米帶溝道、絕緣柵平面納米帶溝道等新型結構,提高了毫米波硅基氮化鎵晶體管的線性度性能。
他表示,團隊開發了與硅CMOS兼容的8英寸硅基氮化鎵晶圓的制造工藝,并開發了氮化鎵-硅CMOS單片異質集成技術體系。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也進行了射頻硅基氮化鎵材料和器件的開發,在面向5G移動通信中sub-6 GHz的頻段,西電開發的硅基GaN 單片微波集成電路(MMIC)達到了35 W的飽和輸出功率、55%的功率附加效率和15 dB的增益。總之,硅基氮化鎵晶體管表現出了非常大的潛力,有望在未來5G、后5G和6G通信系統中得到大規模應用。
目前大部分氮化鎵射頻器件產品是以碳化硅為襯底,碳化硅基氮化鎵的晶體管具有較低的熱阻和較高的性能。另一方面,5G通信系統由于高速度、大容量、低時延的特性需求,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站和使用大量的射頻收發器,對射頻元件的成本要求比較高。碳化硅基氮化鎵由于碳化硅襯底的限制,成本比較高,而硅基氮化鎵具有低成本、高性價比的優點,非常適合大規模應用于未來的5G通信系統。但是,同碳化硅基氮化鎵的射頻器件相比,目前硅基氮化鎵的射頻器件的性能還相差較大。
劉志宏教授首先介紹了我國國內外硅基氮化鎵射頻器件的發展現狀,分享了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科研技術聯盟中心(SMART)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近年來在硅基氮化鎵高頻器件領域的研發進展。他表示,我們在SMART開發了高度縮微的硅基InAlN/GaN晶體管,具有40 nm柵長、300 nm源漏間距,其截止頻率創造世界最高記錄310 GHz。針對氮化鎵毫米波器件線性度差的問題,提出了類鰭形納米線溝道、平面納米帶溝道、絕緣柵平面納米帶溝道等新型結構,提高了毫米波硅基氮化鎵晶體管的線性度性能。
他表示,團隊開發了與硅CMOS兼容的8英寸硅基氮化鎵晶圓的制造工藝,并開發了氮化鎵-硅CMOS單片異質集成技術體系。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也進行了射頻硅基氮化鎵材料和器件的開發,在面向5G移動通信中sub-6 GHz的頻段,西電開發的硅基GaN 單片微波集成電路(MMIC)達到了35 W的飽和輸出功率、55%的功率附加效率和15 dB的增益。總之,硅基氮化鎵晶體管表現出了非常大的潛力,有望在未來5G、后5G和6G通信系統中得到大規模應用。
(內容根據現場資料整理,如有出入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