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然光導入地下車庫,只要天不黑,可以不消耗一度電;搭配智能光伏板,還能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補光。這樣的“黑科技”來自哪兒?這款光導照明系統,去年為一個地下停車場節省十幾萬元的電費。其創始人彭品佳成為“自然光的搬運工”。
創業 花一年時間調研市場
走在黃泥塝紫荊廣場負一樓,頭頂一排排的燈光沒有什么異樣;走進北碚區力帆研究院地下車庫,燈光閃耀,一片亮堂。然而讓人驚訝的是,這些“電燈”發出的是純粹的太陽光,只要天不黑,就可以確保室內不消耗一度電。這樣的“黑科技”到底來自哪兒?
記者經過多方打探,最終從重慶啟迪科技園得知,這些“日光燈”正是來自其園區企業——重慶瑪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其創始人彭品佳,一直與建筑行業打交道,早已關注到光導照明系統。
她告訴記者,光導照明系統在國外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技術。在我國只有少數項目應用。“為什么不做光導照明,成為自然光的搬運工呢?”她有了創業的想法。隨著2010年作為環保照明新技術的光導照明進入人們視野,而后相關政策的出臺,她離開干了7年的崗位,創立公司,并花了一年時間調研市場。
研發 成渝首家光導照明商
根據統計局發布數據,2012年全年發電量49377.7億千瓦時,按照我國照明用電量約占發電量的15%來算,2012年照明用電量約為7406.7億千瓦時,按照0.8元/千瓦時計算,2012年我國照明用電市場容量約為5925.3億元。
“而按照光導照明技術能夠替代30%的照明用電量來計算,2012年則能夠為照明節省1777.6億元。也就是說,2012年我國光導照明技術的市場容量約為1777.6億元。”當時,調研市場的彭品佳看到這一連串數字,興奮得不得了,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從這個巨大的“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光導照明聽起來簡單,就是利用了物理原理,將太陽光反射,但要達到高反射率卻不容易。彭品佳與來自高校的團隊合作,經過了多次試驗,研發出來一套擁有采光和放大光的功能的光導系統。光導管使用一種特殊的材料,讓自然光的反射率達到98%,滿足絕大部分室內的照明要求。同時,搭配LED照明,讓光導照明系統晚上也能使用。
作為重慶第一家光導照明解決商,經過不斷發展,目前他們已擁有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自2013年投入市場以來,已在多棟建筑成功安裝。
算賬 一年節省電費十幾萬
不用電,還能發出耀眼的光,可采光還可放大光,這樣的光導系統長什么樣?記者前往現場體驗。
在現場,記者注意到,這款重慶瑪珞科技的光導照明系統,可分為地上地下兩部分,地上為采光裝置(采光器),如地磚大小,平整的鋪在廣場上,上面有兩層防彈玻璃覆蓋,可承重300公斤。采光器的下面連接著光傳導部分(光導管),看起來像從地上延伸下來,它呈圓柱體,直徑約半米,長度可視情況而定。
整個裝置從地上延伸到最下面的是漫射器,它的表面布滿密密的發光點,遠看像個“蘑菇頭”,散發出來的光線比日光燈柔和,站在下面抬頭向上望,有大自然的陽光的感覺。每套光導照明系統能覆蓋約20~50個平方米的空間,讓室內即使是陰天都能滿足照明需求,既節省電費也環保。
但這樣一臺設備,到底能夠節省多少電呢?能為環保做出多少貢獻?彭品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去年一個安裝了28套設備的廠區停車場為例,該停車場的數據顯示一整年共節約8.2萬千瓦時的電,按照工業用電1.5元/千瓦來算,為該廠區節省了12萬多元,同時,按照1萬千瓦時的電使用1.22噸標準煤來算,這個廠區少用了10萬噸煤。“而安裝一套設備只用幾千元,在無人為破壞的情況下可用20年,算起來3年即可回本,其余17年全是免費。”
推廣 技術革新“搶占”市場
“光導照明系統節能、環保、省錢,但前幾年推廣很難,很多客戶根本沒聽說過自然光照明,這幾年很多地方開始建設‘綠色建筑’,光導照明的推廣要稍好一點了。”彭品佳說,2017年,光導照明技術的市場容量約3000億元,可這個市場現在只開發了不到1%,只有繼續加強推廣,拓展更大的市場。
拓展更大的市場,一方面需要不斷的在市面上推廣,讓更多人知道這項技術,讓更多建筑使用這項技術。另一方面,技術也需要不斷升級革新,滿足更多樣化的需求。
記者了解到,重慶瑪珞科技研發了更加智能的光導照明系統,這一套光導照明系統搭配一套智能控制系統,能做到自動控制,智能補光。當太陽能板吸收太陽能給光伏充電時,可以避免光伏過度充電、放電,此外,它還能依據光線情況,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太陽能光伏板進行人工智能LED補光,真正做到不耗一度電。
最近,他們新一代光導照明系統取得了專利,預計將在下半年投入使用,彭品佳表示,希望這一代產品能夠拓展更大的市場,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光導照明,知道光導照明技術的優勢。
點評
市場前景大 企業需縱深發展
自然光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潔凈無污染的優越性,據統計,全世界為清除使用常規能源帶來的空氣污染的費用大約是所用燃料費用的10%左右。
“從長遠來看,自然光照明的前景非常大。”曲率創工場秘書長廖栩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關于自然光照明的企業不多,但由于自然光照明僅使用簡單的物理反射,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需要縱深發展。如果將光導照明系統徹底智能化,讓它能智能控制,智能維護,那大家對它的接受度會更高。另外,在造型設計上,也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定制造型,提高選擇性,如對光導管的外觀增加圖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