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網站1月2日發布《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2022年)》(簡稱《路線圖》),分析我國在光通信器件、通信光纖光纜、特種光纖、光傳感器件等領域的產業競爭優劣形勢,并提出若干目標建議。
光通信器件方面,《路線圖》指出,中國光通信器件市場約占全球25%-30%左右市場份額,但是我國光通信器件廠商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高端芯片器件自給能力有限,國產化率不超過10%,已成為中國系統設備廠商的瓶頸。此外,我國光通信器件產業還存在標準、專利等軟實力方面建設意識和能力不足、配套行業基礎薄弱、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負擔重等問題。
《路線圖》提出,光通信器件產業的目標是,確保2022年中低端光電子芯片國產化率超過60%,高端光電子芯片的國產化率突破20%;2022年國內企業占據全球光通信器件市場份額的30%以上,有1家企業進入全球前3名等。
政策扶持方面,《路線圖》建議,爭取光電子企業享有與集成電路企業相同的產業政策、稅收政策、人才政策,設立國家信息光電子產業創新基金,扶持我國光通信器件領域的若干示范企業,推進擁有核心技術的初創企業產業化;通信光纖光纜方面,《路線圖》提出,我國通信光纖技術向超低衰減方向全面升級,到2022年,我國超低衰減光纖產量在單模光纖總產量的比重提高至60%以上,行業平均研發投入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達到5%,每年參與或主持1-2項光纖光纜行業國際標準的制定或修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