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在线_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视频9_欧美性生交大片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產業資訊 » 產業 » 正文

科技部批準組建6個國家研究中心名單揭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1-24 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綜合作者:JACK瀏覽次數:783
  從科技部獲悉,科技部f發布關于批準組建北京分子科學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358號。國家研究中心是適應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特點的學科交叉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基礎研究和創新能力建設,依據《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的任務要求,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國家研究中心組建工作。根據專家論證意見,經研究,決定批準組建北京分子科學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名單附后)。
 
  通知要求,相關單位加強對組建工作的指導,組織各相關國家研究中心組建單位依據《國家研究中心組建方案(試行)》和專家論證意見,抓緊制定國家研究中心建設運行實施方案,開展建設工作,并會同各國家研究中心所在地政府在政策、資金及條件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強化國家研究中心組建單位法人主體責任,為國家研究中心建設運行提供物理空間、科研儀器設施、人員聘用、經費使用等方面的條件保障。附件:批準組建的國家研究中心名單
 
  這6個國家研究中心此前均為試點國家實驗室(籌)。今年1月舉行的全國科技工作會議透露,2017年將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在重大創新領域啟動組建國家實驗室。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是科技部2003年11月批準籌建的五個國家實驗室之一,依托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和中科院化學所。在稀土材料化學與應用、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高分子物理與化學(中科院化學所分室)、分子反應動力學(中科院化學所分室)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9個部門重點實驗室和2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基礎上整合組建。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是科技部于2003年11月批準籌建的首批5個國家實驗室之一。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漢市共建,依托于華中科技大學,聯合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共同組建。
 
  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為依托單位,于2003年11月25日正式開始籌建。成立之初,國家實驗室包括10個研究部和1個技術支撐部,隨著籌建工作的逐步推進,實驗室又相繼建立了4個研究中心。目前,國家實驗室的主要學科方向為凝聚態物理學,包括超導、磁學、表面科學、光學、先進材料、極端條件物理、納米科學、軟物質、固態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理論與計算等研究領域,學科范圍從凝聚態物理學延伸至材料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以及生物科學等。以凝聚態物理學為核心,相關科學基礎研究緊密關聯的研究格局已初步形成。同時一支與國家實驗室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核心骨干地位相匹配的人才隊伍也在逐步形成。
 
  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以下簡稱清華信息國家實驗室)是科技部于2003年11月25日批準籌建的第一批5個國家實驗室之一,整合清華大學在信息領域的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技術與系統、微波與數字通信、集成光電子學-清華大學分室)和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普適計算、生物信息學-信息學院分室、信息系統安全),發揮清華大學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以及控制科學與工程4個一級學科優勢,進行重點建設。其建設目標是在國家目標引導下,通過對清華大學信息領域的優勢資源整合,建成信息科技創新的優秀研究團隊和先進的開放合作平臺。
 
  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作為我國第一個研究類國家實驗室試點單位,是以原“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疲勞與斷裂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固體原子像開放實驗室”為基礎組建,2001年6月28日正式掛牌運行,并于2004年5月12日通過了由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實驗室建設驗收。實驗室主管部門為中國科學院,主任盧柯院士,理事長葉恒強院士。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定位于創建世界一流的全鏈條全要素貫通式材料研究實驗室,瞄準材料領域重大科學難題以及針對國家重大需求和行業發展技術瓶頸,開展持續、系統性、綜合性研究,打造中國材料研發高地,促進材料的原始創新以及成果高效快速轉化,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是科技部2003年11月批準籌建的五個國家實驗室之一。實驗室“建設計劃任務書”于2004年11月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海內外專家的論證。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是在長期堅持學科交叉與融合的基礎上,通過對相關重點實驗室資源的優化整合,逐步形成的一個以多學科綜合為特點、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交叉前沿領域為導向的新型實驗室,其學科領域涉及物理、化學、材料、生物和信息,實現了五大一級學科之間大跨度的整合。
 
  此次這6個國家實驗室被批準建設國家研究中心,也意味著備受關注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迎來重大進展,未來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也將會迎來優化整合。
 
  根據三部委印發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根據整合重構后各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功能定位和建設運行標準,對現有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基地和平臺進行考核評估,通過撤、并、轉等方式,進行優化整合,符合條件的納入相關基地序列管理。
 
  同時,按照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布局要求,遵循“少而精”的原則,擇優擇需部署新建一批高水平國家級基地,嚴格遴選標準,嚴控新建規模。加強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相互銜接,推動設施建設與國家實驗室等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發展的緊密結合,強化績效評估,促進開放共享。
 
  2018年,全面按照優化整合后的“基地和人才專項”運行,不再保留優化整合之前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經費渠道。各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牽頭單位要創新管理機制,完善組織實施方式,完成基地優化整合工作,有序推動各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網站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如未正確注明文章來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復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意見反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