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000100.SZ)近日在面板領域的動作頗多。

9月26日晚間,TCL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其與臺灣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在 2017 年 9 月 24日簽署了《和解協議》,并表示雙方之間在顯示技術知識產權方面的爭議達成全面和解,有關爭議已按照雙方同意的方式得以解決。
公告顯示,自 2013 年起,友達與TCL及旗下華星光電因顯示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產生了多起爭議。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隨著大陸面板產業的興起,臺灣地區面板廠商員工屢被高薪挖角,人才與技術的流失曾引起臺灣面板業界擔心。友達此前曾對TCL等方以及跳槽前員工提起訴訟。
有觀點認為,雙方的和解與臺灣面板產業目前的低迷以及大陸面板廠商在液晶面板領域市占率的持續升高有一定關聯。TCL方面表示,本次和解的達成將促進兩岸同業合作,為華星光電的全球化運營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友達和解的數天前,TCL集團剛宣布將斥資40.34億元收購華星光電10%左右的股份。
9月22日,TCL集團宣布,其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長江漢翼、星宇有限、林周星瀾、林周星涌、林周星源、林周星漣合計持有的華星光電10.04%股權。交易完成后,TCL集團將直接持有華星光電85.71%股權,而華星光電剩余的股東還包括國開基金持有的11.00%股權以及粵財信托持有的3.28%的股權。
TCL集團的最終目標是100%持有華星光電。TCL集團同時宣布,根據其與國開基金及粵財信托簽訂的相關協議,TCL 集團將在未來按照協議約定條款回購國開基金及粵財信托所持有的華星光電股權。
華星光電已成為 TCL 集團主要的利潤來源。
TCL 集團2017半年報顯示,當期其營業收入增長 7.93%,達到 522 億。當期取得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59.2 億元,同比上升 72.4%;其中,華星光電當期135.4億元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9.2%,占到總營收的26%。而其54.8億元的EBITDA,同比增長149.7%,占整體的92.5%。
值得注意的是,華星光電單獨上市的計劃已被TCL集團放棄。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華星光電是TCL集團內部融資需求最大的業務板塊。華星光電此前曾兩次試圖借殼深紡織在A股上市但都未獲成功。
事實上,TCL集團在2017半年報中已經提到,受制于國內資本市場監管規則的限制,將華星在 A 股市場分拆上市的計劃受阻。根據現有中港兩地監管規則,TCL集團計劃將TCL集團作為華星的融資平臺,將終端產品業務逐步整合到香港上市公司平臺。
而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在今年9月的IFA展會間也曾對外表示,“對公司而言,資本投入最大的是華星光電,我們曾經想過把這一個業務分拆上市,但受制于國內資本市場不允許業務分拆,所以我們就只能考慮以TCL這個集團的平臺來為華星融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