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色彩研究所完成了一項研究。研究使用THOUSLITE FS光譜照度計對量子點液晶電視和普通液晶電視進行了屏幕顯色性能的對比。結果表明,量子點液晶電視相對于普通液晶電視無論從亮度還是興奮純度上都不具有優勢。
以科學觀色彩
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的此次實驗旨在探究傳統液晶發光模式與量子點液晶模式的顯色性能差別,為研究者及消費者提供可靠的指引。
清華的研究員使用THOUSLITE FS光譜照度計及 MeasureTool V1.0測量軟件對兩塊屏幕上顯示的R/G/B三色色塊的光譜反射率曲線(SPD)及亮度Y進行了測量,光譜反射率曲線帶寬越窄表示該顏色越純。從實驗報告來看,對于R/G色塊,普通LED液晶電視的亮度值大于量子點液晶電視,而對于B色塊,二者亮度值相等。綜合來看,普通LED液晶電視的亮度優于量子點液晶電視。從實驗結論上來看,量子點液晶電視相對于普通液晶電視并無明顯優勢。
對此,清華大學研究員表示,普通LED液晶電視與量子點液晶電視都是被動發光,都屬于液晶電視品類。而嚴謹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應該是電致自發光的,目前這種使用液晶背光的產品只是只是名為“量子點”的液晶電視,按浙大教授彭笑剛的說法,量子點技術若想發展到理想狀態,至少還需三五年的時間。
從實驗看未來
在液晶電視畫面質量提升的奮斗史上,科研人員付出了很多努力。為提升液晶電視色彩表現,研發人員基于液晶電視被動發光的本質,從背光源著手,相繼推出了廣色域背光源和量子點背光源,它們分別運用紅綠熒光材料和紅綠量子點材料給液晶模組提供色域更加寬廣的背光,大幅提升了液晶電視的色域能力,但這兩種技術都未能提高原色色光一致性,也就是未能使紅綠藍三原色光的波長值達到700nm、546.1nm、435.8nm或向此集中,所以不管色域值做到多高,電視畫面的表現卻仍舊不達標。
根據家電專家劉步塵的說法,目前市場上在售的所謂“量子點電視”,準確講應該叫“量子點背光源液晶電視”。量子點應用在顯示技術上的主要原理,是通過純藍LED光源激發量子點光管中不同尺寸的量子點晶體,從而釋放純紅光子和純綠光子,并與剩余的純藍光投射到成像系統而顯像。
問題是不同廠商的量子點配方都不一樣,所以最終呈現出來的色彩效果也大相徑庭。對業界來說,量子點的色彩準確性一直都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往往是紅色表現很突出,藍色與綠色卻又很一般。而此次清華大學色彩研究所的權威實驗再次表明,量子點液晶電視在色彩表現上并不如宣傳的那么出色,比起傳統液晶電視優勢不夠明顯。
然而,在光電科研領域所研究的的量子點電視是通過電流激發量子點屏體材料發光的一項“主動發光”技術,而非目前市面上的需要“背光源”的量子點液晶電視。目前主動發光量子點屏體技術任然處于研發階段。
技術創新是行業煥發活力的源動力,也是消費升級的必然要求。在液晶技術難以實現更本性畫質提升的情況下,電視行業需要真正有領導力和開創性的企業與技術來引領行業的發展。隨著學界研究成果被更廣泛地認知,新一輪顯示技術思潮必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