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的短期陣痛是一定的,但我相信我們這個主動性戰略調整,是有益于公司長遠發展的。”王新潮告訴記者,并購星科金朋后,長電科技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封裝公司,而長電科技的目標是做全球最好的封測企業
⊙記者 李興彩 ○編輯 全澤源
在蛇吞象式并購了國外半導體封測巨頭星科金朋后,長電科技如何消化整合一直備受市場關注。“星科金朋確實還沒有扭虧,但僅僅看到這個,那是一葉障目。”近日,記者調研長電科技時,公司董事長王新潮開門見山,直面市場質疑。
王新潮是一個骨子里都滲透了半導體基因的專注狂。他對行業有極深的理解與敏銳性。并購星科金朋之后,他給公司提出了更宏偉的目標——沖刺全球封裝第一陣營。而要實現這目標需具備四個條件:擁有一流技術、進入國際頂尖客戶供應鏈、充足資金、國際化的團隊。他認為長電科技已初步具備這些條件。目前星科金朋整合順利,明年下半年或將出現業績拐點。
業績拐點隱現
王新潮告訴記者,長電科技具有完整的思路和應對措施,目前整合進展順利。整合到位后,收購星科金朋的戰略價值就會充分體現,預計明年下半年或將出現業績拐點。
“星科金朋確實還沒有扭虧,但僅僅看到這個,那是一葉障目,急功近利一蹴而就是不可取的。”剛一落座,王新潮即開門見山,直面質疑。
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自2014年起,集成電路被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隨著扶持政策和千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下稱“大基金”)的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迅猛發展。長電科技率先出海,于2015年耗資7.8億美元杠桿并購了全球第四大封裝公司星科金朋。
收購完成后,長電科技形成了7大生產基地:星科金朋新加坡廠、星科金朋韓國廠、長電先進、星科金朋江陰廠(JSCC,原星科金朋上海廠)、長電科技(本部IC事業中心)、滁州廠、宿遷廠,擁有了世界領先的封裝技術和覆蓋全球的高端客戶。
海外并購容易整合難。長電科技亦不例外。由于星科金朋仍在虧損,市場對此頗有疑慮。
“整合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長電科技具有完整的思路和應對措施,目前整合進展順利。整合到位后,收購星科金朋的戰略價值就會充分體現。我們預計明年下半年或將出現業績拐點。”王新潮非常有信心地告訴記者。
據他介紹,JSCC搬遷順利,預計9月份完全搬遷至江陰,力爭2019年銷售額大幅增長;SCK(星科金朋韓國廠)的扭虧成效顯著。公司2016年年報顯示,星科金朋2016年度虧損6.3億元,同比減虧1.34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其第三季度環比大幅減虧,第四季度已接近盈虧平衡。
從市場需求及行業景氣角度看,隨著電子產品對芯片“輕、薄、短、小”要求增加,集成電路高端封裝市場份額持續擴大,全球封裝產業將繼續保持高增長。Yole預計到2020年,先進封裝占比44%,規模達到315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為4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16%。
行業高景氣度已反映到長電科技業績上面。“長電科技(本部)已實現了上半年銷售目標和全年利潤目標。”談及行業紅火,長電科技執行副總裁羅宏偉非常開心。長電科技(本部)在二季度保持了92%以上的產能利用率,預計下半年進入旺季后訂單更旺盛。“7至9月份是傳統的封裝旺季,我們今年的投入也會在四季度見成效。”羅宏偉表示。
而長電先進,據副總經理張黎介紹,其2005年至2016年的晶圓級封裝(WLCSP)出貨年均增長30%、2004年至2016年的晶圓凸塊(Bumping)年均增長60%。
同時,公司副總裁劉銘介紹,宿遷廠今年一季度已實現盈利,滁州廠產銷兩旺,業績屢創新高。
詳解實控人變更
“我不死守第一大股東地位,只要對公司發展有利就行。”王新潮認為,大基金和中芯國際保證了長電發展有充足的資金,同時有具備國際化管理經驗的董事參與,長電科技公司治理一定會更好。
為了做好長電科技,沉浸于半導體封測大半輩子的王新潮甚至割舍了實控人地位。
“我的一切出發點是希望長電科技的明天更美好,打造全球集成電路封裝一流企業。”針對中芯國際成為長電科技第一大股東,長電從有實際控制人變成無實際控制人,王新潮如此回應別人的想不通。
“他不是想撤退,他太愛這個行業了,他骨子里都是半導體封測基因,他就是想做好企業。”一位與王新潮有著十多年交情的投行人士如此感嘆。
長電科技蛇吞象式的收購,導致公司財務成本高企。資料顯示,長電科技在收購中使用了兩倍資金杠桿。在7.8億美元的對價中,長電科技只掏了2.6億美元;大基金提供1.6億美元的股權資金和1.4億美元的可轉債,合計3億美元;中國銀行無錫分行提供了1.2億美元的并購貸款;芯電提供1億美元的股權資金。而面對跨國文化管理,長電科技急需一個國際化的團隊。
為此,長電科技2016年4月29日披露,公司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大基金持有的長電新科29.41%股權、長電新朋22.73%股權,以及芯電半導體持有的長電新科19.61%股權,并向芯電半導體發行不超過1.51億股募集配套資金。交易完成后,芯電半導體持有上市公司14.28%股權,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芯電半導體的最終控股股東為中芯國際。
“我不死守第一大股東地位,只要對公司發展有利就行。”面對資金短缺和整合困難,王新潮做出這個大膽決定。“為了長電發展必須引入資金,大基金和中芯國際保證了長電發展有充足的資金,同時有具備國際化管理經驗的董事參與,長電科技公司治理一定會更好。”
“整合的短期陣痛是一定的,但我相信我們這個主動性戰略調整,是有益于公司長遠發展的。”王新潮表示:“企業經營是一個長期的賽跑,在做好近期事情、考慮利潤的情況下,我更注重公司的長遠發展。”
沖刺世界一流
王新潮表示,有了一流的技術,進入國際頂尖客戶供應鏈,具備充足的資金與國際化團隊,再加上中國的巨大市場,長電科技就能夠成就一個健康的企業,與國際排名前兩位的封裝公司進行競爭。
并購星科金朋完成后,長電科技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封裝公司,此時,王新潮盯上了全球最好的封測企業這一目標。
怎么才能做到全球最好?在王新潮看來有四個衡量條件:一是擁有一流的技術,二是進入國際頂尖客戶供應鏈,三是充足的資金,四是國際化的團隊。
“因為前兩條,我下決心收購了星科金朋;因為收購資金問題,我下決心引入了大基金和中芯國際,同時就擁有了第四個條件。”王新潮解釋。“有了這四條,再加上中國的巨大市場,我們就能夠成就一個健康的企業,與國際排名前兩位的封裝公司競爭。”
通過收購,長電科技擁有了晶圓級封裝(WLCSP)、系統級封裝(SiP)、堆疊封裝(PoP)等高端先進封裝技術,獲得了高通、博通、閃迪(SanDisk)、Marvell等國際高端客戶。最讓王新潮自豪的是,長電參股公司自主研發的MIS封裝材料開始給日月光等大客戶供貨。
同時,公司加大自主研發,FO-ECP技術在2016年實現量產,長電先進的12英寸14nm Bumping量產。此外,通過交叉銷售,長電科技導入了國際一線客戶,星科金朋(上海)等也擁有了華為海思、紫光展銳等國內高端客戶。
尚有三大困難
王新潮認為,長電科技目前面臨財務成本(利息)太高、通信類產品占比高、客戶太集中等困難,下一步將采取措施予以解決。“現在,我就是要做到收購整合成功,把長電科技打造成全球最好的封測企業。”
“下一步,長電科技將通過引入政策性銀行低息貸款、置換高息債等手段,進一步降低資金成本。”在王新潮看來,長電科技在前行的路上至少面臨著三大困難:財務成本(利息)太高、通信類產品占比高、客戶太集中。
“必須多客戶、多品種,公司下一步會重點開拓汽車電子、記憶體(memory)、MEMS(微機電系統)、工業控制四大領域,以解決對大客戶依賴度偏高問題。”他說。
王新潮表示,第一次被別人嘲笑技術落后,就下決心于2003年成立了長電先進,這是中國第一家晶圓級先進封裝企業。第二次被別人嘲笑利潤水平低,就在2016年把長電科技做到了并表星科金朋后盈利超過1億元(原長電實現4.3億凈利潤)。“現在,我就是要做到收購整合成功,把長電科技打造成全球最好的封測企業。”
王新潮認為,國際集成電路高端市場其實就是三到四家巨頭在競爭,做到管理到位僅能掙點小錢,只有做到“始終是客戶的第一供應商”,才能賺到較高利潤。他認為管理的五大要點是質量、效率、成本、技術、客戶滿意度。
“客戶至上,不做唯一,爭做第一”是長電科技的經營理念。“我要求每個BU(業務單元)都要力爭成為各主要客戶的第一供應商,目前進入主要客戶第一供應商的比重正在不斷增加。”王新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