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在线_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视频9_欧美性生交大片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產業資訊 » 產業 » 正文

COB小間距封裝異軍突起要成主流?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5-25 來源:廣東LED瀏覽次數:272
  近年來,小間距正以極大的潛力開始在商顯領域展露頭角,從室內高端應用到與智慧城市、AR/VR技術相結合,小間距顯示屏無疑成為LED顯示領域最炙手可熱的產品。
 
  2017年,隨著小間距產品的技術進步和廣泛應用,COB小間距開始進入大眾視野,這種全新的封裝方式不僅給業界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技術看點,更突破了以往的單純以點間距論天下的LED顯示格局。
 
  在索尼、威創、長春希達等小部分廠商的大力推動下,異軍突起的COB封裝技術在小間距產品中接受程度正越來越高,并掀起了一股COB風潮。從早期的“直插”到目前主導市場的“表貼”,再到方興未艾的COB,技術的進步永遠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永恒動力。在這場小間距爭奪戰中,COB封裝技術能否后來居上,贏得LED小間距市場和企業的青睞?
 
  COB小間距封裝異軍突起
 
  從當前LED顯示屏市場及技術來講,小間距LED顯示屏主要有兩種工藝形式,即表貼封裝和COB封裝,由于表貼技術和市場發展較早且更為成熟,目前市場上的小間距LED顯示屏,都是采用表貼封裝的方式,這也是當前小間距LED采用的最主流的封裝方式。
 
  從封裝技術的分類來看,COB小間距LED是小間距LED的第二代產品。
 
  那么,何為COB封裝?
 
  據了解,COB(Chip On Board)封裝技術,即在電路板上封裝RGB芯片,主要通過硅樹脂將芯片、引線直接封裝在電路板上,省去了SMD封裝的燈珠封裝、貼片、回流焊等工藝,它可以大大提升小間距LED產品的穩定性與觀看舒適性。
 
  由于免去了傳統的一步高溫高精度工藝,從而帶來了整個工程系統可靠性的增強。這也是COB封裝被小間距LED行業看好的核心原因。
 
  封裝技術是LED顯示屏的靈魂和生命,追求完美的性能始終是行業內不懈的追求,憑借著優異的性能,COB封裝技術無疑是各界關注的焦點。目前,COB封裝方式在照明領域的應用已經相對較為成熟,而在LED顯示屏領域卻是一種新的封裝模式,當前也將其歸類于未來發展方向的免封裝模式或省封裝模式。
 
  得益于COB技術自身的顯示性能優勢,目前COB產品已經開始在小間距顯示市場嶄露頭角。例如在廣電演播室領域,由于COB技術自身的抗摩爾紋特性,使得攝像系統人員異常喜歡這一新技術。在指揮調度中心市場,COB的高度穩定性、維護維修便捷性和觀看舒適性,也得到了很高的客戶認可。在租賃行業,COB更能防止碰撞和震動損傷的特點,使得租賃市場非常看好這一產品的推廣,P1.9的COB產品,已經成為租賃行業的新寵。
 
  目前,已有部分LED顯示屏廠商在逐步跟進這一技術,走在行業前列的企業有索尼、威創、奧蕾達、長春希達等等,并都有推出部分成熟的產品面向市場。
 
  COB小間距技術優勢明顯
 
  作為第二代小間距LED產品,COB的出現為什么得到了市場的熱捧?它和SMD封裝又有何不同?
 
  當前,SMD小間距LED毫無疑問占據了LED應用市場的較大份額,但由于LED產品固有的發光原理及SMD封裝工藝無法回避的缺陷,在長期的市場應用中,SMD小間距LED也表現出明顯的不足。
 
  從采用傳統封裝技術(SMD)的小間距LED屏的工藝來看,大量的燈珠和引線構成了一個非常復雜的工藝系統難題:即這么復雜的系統,都要采用一種稱為“回流焊”的工藝實現連接。而回流焊過程本身意味著“人為高溫”(240度,遠超過LED顯示屏的正常工作溫度)。在高溫操作過程中,由于LED燈珠的SMD貼片封裝中的不同材料,例如銅支架、環氧樹脂材料、晶體的熱膨脹系數不同,燈珠自身難免發生熱應力變化。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小間距LED應用的“死燈”問題。
 
  傳統封裝方式的缺陷正是COB誕生的契機。采用COB封裝技術省略了傳統“表貼”過程。即在晶片裂片之后的封裝過程中,LED晶體一次性成為最小的CELL顯示單元,不再需要后期二次“表貼”焊接。這種工程流程,通過減少一次高精細度和高溫環境操作,最大程度保障了LED晶體的電器和半導體結構穩定性,可以使得顯示屏的壞燈率下降一個數量級以上。
 
  此外,對比SMD封裝,COB技術下的小間距LED產品,天然的是“非顆粒顯示”,畫質的均勻性、色彩曲線、可視角度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業內人士甚至認為,COB封裝將成為實現小間距LED電視“視覺舒適性”和“體驗效果提升”的最好技術路線。
 
  希達電子營銷中心總經理常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當前SMD工藝路線已達到頂峰,同時暴露出一些技術問題和瓶頸,包括穩定性,這是COB誕生的背景,更是一個機會。COB在這些問題上實現了可喜的突破,包括穩定性、防護能力、防水防潮能力,這些技術優勢已經得到了用戶的認可,特別是在指控中心、高端會議室應用中,其對人眼的刺激、眩光抑制技術、降低輻射等優勢更為突顯。
 
  廣東威創視訊也對COB小間距產品進行了美好的描述:COB“實現了LED顯示單元從‘點’光源向‘面’光源的轉換,畫面更均勻、無光斑,結合先進的表面涂層技術,COB小間距LED產品圖像顯示更柔和,有效降低光強輻射,消除摩爾紋和炫光,減輕對觀看者視網膜的傷害,利于近距離和長時間觀看。”
 
  COB將成下一代小間距LED新標準?
 
  正是看中了COB技術在系統可靠性、畫面柔和度、視覺舒適性等方面的獨特優勢,自去年以來,包括索尼、威創在內的顯示行業巨頭都推出了COB技術類型的小間距LED產品,國內也有長春希達電子、韋僑順及奧蕾達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與探索。有業內人士指出,在0.8毫米點間距以下的領域,COB將較SMD更具優勢。甚至有專家認為,COB將成為下一代小間距LED電視的新標準。
 
  不過,從當前的市場競爭現狀來看,COB顯示還處于“勢單力薄”的階段,不過,由于COB自身封裝工藝較之表貼工藝的諸多優勢,近年來,COB封裝LED顯示技術也引起了部分企業的注意,尤其是LED顯示領域積累較淺、沒有貼片工藝經驗,且市場后發、產品端輕資產化的企業而言,COB技術可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優勢。
 
  對于國內的LED顯示企業而言,大部分顯示屏企業在小間距領域的起步也是比較晚的。這些企業抓住小間距LED行業成長機會的方式無非兩個:成本優勢,或者擁有技術獨到性。而選擇COB技術路線,本身則可以形成和行業領先者的產品進行差異化競爭,并彌補“后進入者”的時間劣勢。
 
  但COB封裝也具有比較明顯的劣勢和缺陷。“舉例而言,在對比度方面,COB封裝形式較單顆器件貼片成模組的方式,外觀一致性不高;產品不使用的情況下,屏表面墨色不一致,影響外觀,同時,由于生產方式與單顆器件不同,生產過程及成品的一次通過率低。”國星光電RGB器件事業部總經理歐陽小波表示。
 
  另一方面,COB封裝技術本身起步也比較晚,且長期被用于高端高亮光源和訂制化光源市場,在小間距LED屏顯領域工藝技術和材料技術積累不及SMD技術。這導致在極小間距產品上、在綜合成本上,COB還較傳統SMD技術有所不足。預測認為,2017年COB技術的關鍵就在于在P1.5、P1.2和P1.0產品上做出更多的技術突破和成本突破。
 
  事實上,任何新技術的出現對于行業而言都是有益的探索,是推動行業發展和進步的一大動力。雖然從短期而言,COB封裝暫時不會成為主流,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它的發展潛力仍值得期待,未來也有極大的可能性將成為SMD封裝的一個強勁對手。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網站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如未正確注明文章來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復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
關鍵詞: COB 小間距 封裝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意見反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