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在线_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视频9_欧美性生交大片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產業資訊 » 產業 » 新型顯示 » 正文

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等高世代產線相繼量產,我國面板能與國際巨頭并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5-09 來源:中國經濟網瀏覽次數:333
   當下,顯示屏已經成了視覺的延伸。不僅手機越來越讓人放不下,電子書、電腦、電視、櫥窗顯示器、廣告牌等也隨時準備“霸占”人們的視線。一定程度上,“互聯網時代”就是“顯示時代”。屏,就是通向互聯網的入口。
 
  從無到有
 
  “顯示屏不單是一個產品,而是系統的工業體系。顯示產業是制造強國的基礎。發展顯示產業,就是對全球顯示產業話語權和價值分配權的爭奪。”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林元芳說。
 
  作為核心元器件,顯示被視為工業中的基礎產業,但10年前我國卻飽嘗缺屏、高度依賴進口之苦——當平板顯示出現時,我國在顯像管領域多年建立起來的優勢一下子消失了。
 
  面對技術迭代,掉隊的代價是慘重的。我國每年進口顯示屏一度達到500億美元。如此巨大的需求,如此被動的局面,如何突圍?我國從國家層面下決心部署自主的顯示產業,出臺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平板顯示產業列為國家重點扶持產業,明確要求突破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瓶頸,努力在新型顯示面板生產上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高投資,是橫亙在后來者面前的第一道坎,這也是顯示行業的特征。2009年,TCL自主啟動8.5代線液晶面板項目——華星光電,創下了深圳史上單個項目投資的紀錄。2003年啟動總投資為12.5億美元的TFT—LCD5代線后多年,京東方一直沒能擺脫虧損的陰影,在馬拉松式的長跑中,險象環生。是“泥足巨人”,還是創新勇士?二者一步之遙。
 
  華星光電成立之初,曾飽受質疑。一方面,此時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均已進入固定資產折舊攤銷的后半程,成本優勢明顯;另一方面,日本夏普10代線業已開工,華星面臨“投產即落后”的反對聲。“堅守實業,絕非守舊”,27個月后,在華星光電供貨表上,除TCL外,還有了海信、長虹、康佳、三星等一長串名單。
 
  面板成本占電視機總成本一半以上,當其他企業在擔心上游原材料上漲時,TCL毫無后顧之憂。華星光電躋身全球液晶面板第一陣營,也讓TCL成為國內唯一完成產業鏈垂直整合的電視企業,核心部件不再受制于人。
 
  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高世代產線相繼量產,中國TFT—LCD產業的被動局面徹底改變。
 
  從弱到強
 
  “技術強不一定贏,技術弱一定輸。”技術,是進入這個行業的另一道屏障。
 
  通過收購韓國現代的液晶生產線,京東方進入了顯示行業。但收購并不等于具備生產能力。“工業領域的能力必須在運營過程中才能生成。”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企業與政府研究所所長路風說。
 
  “規模效應明顯、投資強度大、技術迭代快,是這個行業的特征,而我國對這些工業門類是很陌生的。”在路風看來,顯示行業是在開辟一個新的領域。
 
  為了發揮規模效應,京東方以5代線為起點,邊干邊學,獲得了整個工藝的優化設計和產品開發能力,形成了專業的技術團隊,積累了經驗基礎,連通了上下游產業鏈。
 
  為了獲得技術優勢,京東方的研發投入持續占到銷售收入的7%左右,即使在虧損達到21億元,經營“探底”的時候,也依然保持了10億元的研發投入強度。現在的京東方已是業界翹楚,用戶包括蘋果、三星、華為等一流企業。2016年第四季度,京東方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占比超22%,超越LG和三星成為全球第一。
 
  雄厚的技術儲備給了京東方持續創新的底氣。京東方目前三條在建的生產線——合肥全球最高世代線第10.5代TFT-LCD生產線、成都以及綿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每個項目都配備了超過千人的團隊,其中技術人員占比在75%以上。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翻身仗’打得最漂亮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發展最快的”,對顯示行業的表現,專家評價很高。從與集成電路、石油、鐵礦石一起位列我國四大進口商品,到如今自給率已接近六成,技術水平躋身世界一流,僅用了10多年的時間。
 
  過去幾年,液晶顯示產能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51%。2016年,國內顯示面板出貨面積約7728萬平方米,占全球30%,位居世界第二。隨著新的生產線投產,到2018年國內顯示面板生產規模將毫無懸念地躍升至全球第一。

  從緊追到并行
 
  隨著大批液晶顯示生產線產能釋放,市場供需關系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尤其市場向下波動時,一度出現悲觀聲音。
 
  “只有疲軟的產品,沒有疲軟的市場。”對于“過剩論”,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表現出足夠的信心,他認為“過剩”只是針對現有的應用和技術而言,如果取得技術突破甚至顛覆式創新,為市場提供更高端的技術供給,市場永遠有藍海。
 
  “前面不再有參照物,先行者的風險更高,需要更準確的戰略眼光,一旦失誤就會造成斷崖式災難。”京東方總裁劉曉東接受記者采訪時言辭謹慎。為了避免風險,京東方必須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
 
  雖然目前平板顯示市場主流仍是LCD(液晶顯示屏),但這一格局馬上將被打破。隨著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工藝的進步,良率不斷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將推動下游應用快速增長。智能手機、VR/AR、可穿戴設備、車載電子等新的應用場景,都在期待技術的躍進。
 
  技術又到了轉折點。為了迎合IT產品差別化設計的趨勢,三星DISPLAY全力開發輕薄、不易碎、可變換形狀的柔性OLED顯示屏。這將為平面化的產品設計帶來巨大變化。三星明確將柔性OLED作為其下一代顯示屏。
 
  “對于大尺寸的AMOLED,我國與韓國基本處在一個起跑線上。”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判斷,中國具有超越的機會。年報顯示,2016年京東方研發投入41.4億元,同比增長24.74%。
 
  除京東方、華星光電外,國內OLED面板企業和輝光電、深天馬、國顯光電也加快了OLED面板的投資腳步,目的在于搶占新型顯示的市場先機。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網站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如未正確注明文章來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復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意見反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