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設計:浙江城建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副院長沈葳
互聯網大會在烏鎮的成功舉辦,將這座柔情似水的江南古鎮推向國際。而今年首次啟用新落成的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 (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場館),也成為了大會的亮點之一。
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由著名建筑師王澍先生領銜設計。它位于烏鎮西柵景區西北部,整個中心建筑面積8.1萬平方米,其中占地4000平方米的主會場可容納3000名嘉賓參會,另有十余個大大小小的會場,用于舉辦互聯網大會各分論壇。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既是未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的主要場館,也是今后烏鎮景區承接會議、會展的主要場所。
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從打樁到建成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其外立面上采用260萬片江南小青瓦,融入現代建筑的江南風情;還使用了5.1萬根鋼索,以網狀肌理寓意互聯網,凸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共生。
烏鎮是一個倚水而居、枕水而眠有著千年歷史的古鎮,處處散發著歷史陳跡,卻又不乏潮流時尚的元素。而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的建成正式以全新的視角詮釋著古老文明與互聯網的融合與新生。為這樣一座萬眾矚目,即將在國際亮相的大師作品進行照明設計,其難度可想而知。這項工作落在了浙江城建園林設計院副院長沈葳的肩上。
沈院長曾經參與過許多重大項目的照明設計,其中不乏與大師合作的經歷,了解大師們的深層理念,結合不同的建筑的功能特點,考慮建筑所在的環境特點,再結合燈具燈光的技術特性,要經過周密的思考和超越以往的想象力,才可能創作出最佳的整體效果。
經過多方討論和實地考察,沈葳最終把設計要點集中到幾個關鍵要素:首先是體量及大的分區與環境,如水體及周邊景致的關系;其次,是建筑本身的結構分割和細節符號;第三是建筑精神與內在氣質的表達。
體量及大的分區與環境
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設計了大量的鏤空建構和橫向的線條發展,結合江南磚瓦和整體建筑在水中的倒影,所以雖然它體量不小,卻充滿江南韻味,在形式上給人以平和、安詳、寧靜的感受。為了增加視覺的豐富性和休閑與私下交流的便利性,建筑師還在空間中安插了一些單獨的墻體結構。
沈葳團隊在構思和布燈的時候就考慮盡量選用高品質的燈具形成柔和的整體性較強的受光面。除了對建筑的感受,觀賞者幾乎不會受到光斑的干擾與分心。除了燈具的功率,沈葳還考慮受光面的材質、投光距離、投光角度、周邊元素的相對亮度的影響,以決定燈光的強弱。因此,在同一個建筑局部看到的均勻柔和的燈光效果可能是不同的光源聯合作用的結果。
建筑本身的結構分割和細節符號
在建筑細部上,有很多的木質結構和瓦面結構,燈具的隱藏和投光方式要非常講究。沈葳摒棄了各地常見的瓦壟照明形式,盡量保持白天的莊重與優雅;同時還要考慮這組建筑不僅是現代公共建筑,更是坐落在江南的建筑,是為公眾利益探索未來的交流中心,其體現的江南意境,傳遞的生活格調,彰顯的人文關懷的才是建筑師最深刻的本意。因此,讓燈光強化橫向的建筑走勢,表達互聯互通不是垂直發展而更加強調橫向聯合,再有從室內逸散出來的溫和的光感就像生活中尋常百姓家的景象,偏暖的色調更透出高科技不是冰冷拒人的,而是帶來更多溫馨和幸福的生活。
建筑精神與內在氣質的表達
在會展中心的建筑表皮裝飾上,建筑師采用了大量的鋼索編織結構。呈現一個特立獨行,別具一格,甚至略顯夸張的表現手法,讓人再次體會到燈光不僅是建筑的功能組成,更是與建筑師同唱同和,相互伴唱的默契關系。
沈葳給鋼索下了另外一個定義:鋼索就像束縛我們生活的各種障礙,阻礙著內外交流與通達,但是互聯網就像空氣與燈光,無懼任何阻礙穿透一切隔閡使世界互聯互通起來。在這里你看不到空氣,卻實實在在可以感知燈光在鋼索內外的自由穿梭,表達著對自由溝通與無處不在的精神體現。建筑師提供了一個道具,而沈葳用燈光把它演繹成一個可以感知、可以解讀、可以觀賞的實實在在的視覺語言。
亞洲照明設計師協會首屆主席任元會先生曾經評價過沈葳:在以前的項目中進行過多次接觸,我能感受到沈葳的人格魅力。他心胸開闊,思維敏捷,為人低調,認真負責的作風,待人寬厚的性格,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十分贊賞。
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的完美呈現,是建筑與照明相輔相成、互唱互和的結果。沈葳先生在這個項目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希望在未來,他的照明設計道路會越走越寬,也希望能見到更多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