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專稿】標準完善、市場規范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半導體照明產業逐漸走向成熟,標準認證專利等問題的重要性凸顯,標準、知識產權保護、品牌建設等成為眾多企業關注的焦點。回顧2016年,標準、專利領域一點兒也不冷清。

標準認證:內外齊努力
1、CSA發布遠程熒光粉器件等三項聯盟標準
3月2日,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 )發布三項聯盟標準,分別為CSA028-2016《遠程熒光粉器件》、CSA031-2016《爆炸性氣體環境用LED防爆燈 性能要求》和CSA035.1-2016《LED照明產品視覺健康舒適度測試 第一部分:概述》。
在國家深化標準化改革思想、政策的指導下,從國務院、國標委到部分地方政府出臺了鼓勵制定聯盟標準的政策文件,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也于2015年獲批成為國家標準委“團體標準試點單位”。CSA將持續關注產業及聯盟成員的標準化需求,立足科技創新,組織制定半導體照明相關標準,推動半導體照明產業健康發展。
2、GB/T 32655-2016《植物生長用LED光照術語和定義》發布
4月25日,國家標準委發布《中國國家標準公告2016年第7號》,由半導體照明聯合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牽頭制定的國家標準GB/T 32655-2016《植物生長用LED光照術語和定義》發布。該標準是植物光照領域國內外首次制定的基礎標準,在光照、植物生長、LED產品、測試系統等方面確立了術語并給出了定義,如區分了植物光照與普通照明之間混淆的相關定義“照明”與“光照”、“光強”與“光子輻照度”;定義了光合光子通量、光合光子通量密度、相對量子效率(RQE)曲線(光合作用的)、光配方等。本標準緩解了產業內相關定義混亂、術語不統一的情況,對植物生長用LED光照涉及的產業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LED在我國農業中的應用推廣奠定了基礎。
3、《普通照明用非定向自鎮流LED燈能源效率標識實施規則》發布 LED球泡燈須加貼能源效率標識才能上市銷售
6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組織制訂和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能源效率標識的產品目錄(2016年版)》、《中國能源效率標識基本樣式》(修訂)、《普通照明用非定向自鎮流LED 燈能源效率標識實施規則》等33類產品能源效率標識實施規則。
根據《普通照明用非定向自鎮流LED燈能源效率標識實施規則》,從2016年10月1日起,普通照明用非定向自鎮流LED燈(LED球泡燈)將必須加貼能源效率標識才能上市銷售。企業需要完成對三項內容才能獲得能效標識,包括LED球泡燈進行1000小時的點亮測試;完成LED球泡燈的檢測報告;在中國能效標識網上提供材料進行備案。
4、兩岸標準論壇公布《集成式雙端LED燈安全要求》
9月6日,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和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公布了《集成式雙端LED燈安全要求》、《整機柜服務器整體技術要求》等7項共通標準和云計算產業案例匯編2.0版。
5、《LED公共照明智能系統接口應用層通信協議》(送審稿) 通過審定
10月12日,受科技部委托,科技部半導體照明項目管理辦公室組織召開了對由半導體照明聯合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牽頭編制的國家標準《LED公共照明智能系統接口應用層通信協議》的送審稿審定會,經認真討論,審定組專家一致通過了《LED公共照明智能系統接口應用層通信協議》(送審稿)的審定。
專家組認為該標準送審稿反映了技術現狀和應用需求,規范了智能化LED公共照明控制系統的功能要求和應用層通信協議,兼容性和擴展性好;標準規定了LED公共道路照明智能系統的分層架構、功能集、應用層協議流程及應用層協議參考等,可操作性強;標準內容全面具體,有助于公共照明控制系統向可互聯互通、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此外,專家組對標準中術語定義的表述、標準語言使用等提出了修改建議。《LED公共照明智能系統接口應用層通信協議》起草組將根據專家建議盡快修改完善標準后進行報批。
6、燈具新國標GB7000.1-2015即將實施 新舊標準差異多
11月1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發布《關于燈具類產品強制性認證執行新版標準GB 7000.1-2015有關要求的通知》。通知中指出GB7000.1-2015《燈具 第1部分:一般要求與試驗》將于2017年01月01日實施,實施之日起替代GB7000.1-2007《燈具 第1部分:一般要求與試驗》。根據《關于燈具產品依據新版標準GB 7000.1-2015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的技術決議》(TC05-2016-01),新、舊版標準存在著眾多差異,其中,有四點最為典型,包括銘牌標記發生重大變化,企業非常熟悉的F系列標記在GB7000.1-2015中不再使用,改為形象化的圖案警示標記。明確藍光危害要求,降低SELV電路線徑要求,不允許通過內裝式控制裝置接地等。
7、美國國家標準學會發布國標C82.16-2015,規定LED驅動測試方法
美國國家電氣制造商協會(NEMA)宣布,美國國家標準學會認可標準委員會C82發布的國標C82.16-2015:LED驅動測試方法。該標準描述了需遵循的程序和在測量LED驅動性能時應注意的事項。范圍包括但不限于具備這些特征的LED驅動:一般照明,外部照明和道路照明應用;輸入電源電壓為600 VDC或600 VAC(50或60 Hz);輸出開路電壓為600 V或更少;恒流恒壓直流輸出;固定,可變(可調),脈沖寬度調制,或可編程(可調)輸出功率;外部(獨立)或內部(附在燈具上)。
8、美國發布射頻LED燈具FCC認證和測試要求
6月16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認證 發布關于射頻LED燈的認證和測試的KDB文件:640677 D01 RF LED Lighting v01。
文件規定了射頻LED燈的定義以及射頻LED燈的認證和測試要求。其中,射頻LED燈按照FCC Part 15B VOC方式進行認證。測試方法的依據標準為ANSI C63.4:2014。射頻LED燈的包括兩個測試項目:AC電源端口傳導發射和輻射發射,測試要求分別依據FCC Part 15.107和15.109。需要注意的是,關于輻射發射的測試頻率上限的要求,按照15.33(b)的規定,如果產品的最高工作頻率小于1.705 MHz,則輻射發射的測試頻率上限為30MHz。根據本KDB文件的要求,無論射頻LED燈的最高工作頻率是否小于1.705MHz,輻射發射的測試頻率上限都為1GHz。換種說法,就是都需要做30MHz-1GHz的輻射發射測試。
9、美國能源部發布整體式LED燈測試要求
7月1日,美國能源部(DOE)發布了關于整體式LED的測試程序的聯邦公報。要求進入美國的整體式LED燈必須按照這個測試程序的要求在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相關的測試,以獲取總光通量,輸入功率,光效,相關色溫,顯色指數,功率因數,壽命和待機功率等數據。該法規2016年8月1日生效,2016年12月28日強制執行。根據該法規的要求,以上參數的測試需要分別按照LM-79,LM-84,TM-28和IEC6 2301的標準來進行。新的一體式LEDLamps的DOE測試程序:DEPARTMENT OF ENERGY 10 CFR Parts 429 and 430 [Docket No.EERE-2011-BT-TP-0071]在2016年8月1日正式生效。
10、美國發布LED燈管最新技術決議 五大內容更新
2016年8月25日,美國保險商試驗所更新了直接替換熒光燈管的LED燈管技術決議,替代之前2015年2月20日頒布的老版本,并計劃于2016年年底正式納入UL1993標準。
此份最新的技術決議的內容有五大更新:一是測試采用恒流供電方式,替代原來的恒壓供電方式,取消了原來的電流限值;二是如果Type A LED燈管僅替換用于電子式鎮流器的T5熒光燈管,LED燈管及其燈頭Pin針之間的DC分量不做要求;三是如果LED燈管采用金屬燈頭或者帶有其他可接觸非載流金屬部件,燈頭Pin針到這些金屬件的電氣間隙要求比之前降低;四是零部件故障測試由5秒后讀數改為5分鐘后讀數;五是明確了陰極阻抗的測試方法。
此份最新的技術決議在若干方面突破了之前Type A LED燈管進入北美市場的技術瓶頸,有望使UL可以幫助更多的LED廠商將Type A LED燈管快速打入北美市場,直接替換北美市場數量眾多的雙端直型燈管、U型燈管、單端CFL燈管和環形燈管等。
新的決議改善了LED燈管部分項目的檢測方法,另一方面,新的決議對LED燈管做出了更細致、更科學、更嚴謹的技術要求。各企業應把握新法規中的基本內容、吃透新法規的規范要求,梳理出新舊法規的異同點,結合自身LED產品特點、選取代表性樣品,從新舊技術標準異同點著手,結合具體的產品,理論聯系實際,改善提高自身產品質量,使企業在國際貿易的大環境中處于優勢地位。
專利:攻守交織
在LED照明產業發展歷程中,“專利戰”一詞就是如影隨形,一定程度上成為整個行業的基調之一。從早期的“337”至今,每年都有不少的專利交戰事件發生,2016年也不例外,圍繞著專利,發生了諸多事件。比如1月8日,晶元光電于正式向臺灣智慧財產法院提出訴訟,控告光鋐科技侵害晶元光電所擁有等4項發明專利。1月26日,LED臺廠宏齊科技在美國北加州聯邦地方法院控告美國LED大廠科銳(CREE)侵害其一項專利,該項白光LED相關的專利號為US6,841,934。日亞化與億光經歷幾個回合的專利訴訟“過招”,日亞化在英國對B&Q提起LED專利訴訟。首爾Viosys向美法院提出UV專利侵權訴訟。CREE控告Feit Electric侵犯LED燈泡專利等。
知識產權是企業競爭力的源頭,產業發展越成熟,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就越明顯,擁有足夠的專利技術,既可以遏制競爭對手,又可以通過專利利用或專利交叉授權獲利。
國內LED照明發展過程中,在知識產權專利問題上,一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一方面對于LED行業來說,上中游核心專利主要集中于飛利浦 、歐司朗、日亞化學、豐田合成、科銳等國際巨頭手中,他們通過交叉授權等方式,布局了嚴密的專利網,很大程度上排除了競爭對手。
另一方面國內LED產業發展較晚,無論是知識產權專利積累還是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都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內外交加,國內在LED知識產權專利方面的話語權處于弱勢。
隨著LED行業競爭加劇,期間的專利糾紛、訴訟亦在同步增長,專利訴訟呈現常態化的趨勢。面臨嚴峻的專利形勢,國內企業早已意識到,也開始積極行動,為自己構筑“護城河”。除了加強申請新專利,在目前LED核心技術專利大多掌握在歐美等國家手里的情況下,不少中國企業通過與國際巨頭的專利交叉授權形成“保護傘”。比如今年國星光電與美國GE簽署KSF(氟化物)熒光粉應用專利授權協議,正式獲得GE在全球的相應白光LED應用的專利授權。而在2015年10月,國星還獲得豐田白光LED專利授權。
近一兩年,LED領域的跨國并購大事件此起彼伏,并購國外企業也成為獲取專利權的一個有效途徑,一定程度有利于緩解LED企業不利的專利局勢。比如雷士5億收購金中和投資的新世代LED半導體技術國際專利,還是七星天收購近220件LED相關海外專利,飛樂音響對喜萬年的收購。
“造血”能力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依靠自身,LED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持續不斷的技術投資和創新是LED照明企業“走出去”的有效武器。企業需要從根本上將自己的專利技術做大做強,需要加強技術創新實力,獲取更多的專利保障,才有可能突破國際LED巨頭的專利封鎖,走得又快又穩又安全。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企業也可以通過抱團的方式,利用群體的力量加強專利戰略的研究,尋找突破的可能性。同時,中國企業在布局專利保護網的同時,也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防止遭受專利的“合法搶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