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美經濟的放緩,中國資本力量的壯大,這兩年LED行業的中資跨國收購案頻頻發生,以此契機奪得國外LED企業的核心技術及專利,并提升自身技術、產品及品牌影響力,將LED產業發展的主導權鎖定在中國大陸,這對于國內LED企業是一次質的飛躍。
但是,并不是每個并購案例都是一帆風順的,也并不是每個并購案例都能夠成功。據權威數據顯示,對于合并、兼并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的項目來說,最終失敗的概率大概會在40%~80%之間。這就意味著,相比起最初制定的戰略目標,很多并購都將會屬于失敗的項目。
更何況,對于中資收購來說,面臨多方面的壓力和干擾,包括來自外國政府、工會等各方面的阻撓,使得中資收購成功率更低。下面,小業為大家盤點一下,今年來LED行業的中資收購受阻案例。
中資收購LED外延芯片制造商愛思強 遭奧巴馬否決
12月8日,中國宏芯投資基金昨發布公告稱,對德國芯片企業愛思強的收購要約已經失效,交易條件已無法實現,將退還此前購買的全部Axitron股票。
愛思強是德國一家著名半導體設備供應商,也是世界上僅有的能生產MOCVD設備的兩家公司之一(另一家是美國公司VEECO)。MOCVD是LED外延芯片制造的關鍵核心設備。
德國聯邦經濟部于今年9月8日批準福建宏芯基金收購該企業,但于10月24日突然“反悔”。德美披露,此舉與美國情報部門的介入有關。美國情報部門稱,愛思強的技術也可用于衛星、雷達等軍工產業。
世界著名軍火商、美國國防部的重要合作伙伴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 Corp.),就是愛思強的客戶之一。
隨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對此案發起調查,并于當地時間11月17日宣布調查結果:此收購案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建議美國總統出面阻止。按相應法規,奧巴馬應在收到建議后的15天后,即12月2日敲定最終裁決。
此前奧巴馬在任內只否決過一樁外資投資,即2012年9月28日簽發行政命令,禁止三一重工在美關聯公司拉爾斯控股(Ralls Corp)收購美國俄勒岡海軍訓練后勤基地附近的4個風電場。
中資收購歐司朗遭德工會擔心阻撓 擔心LED技術被轉移
對于相傳已經的中資企業收購歐司朗一事,在德國政府出手干預之前,德國最大的行業工會組織金屬行業工會(IG metall)表態稱,將阻止德國照明集團歐司朗可能被中國企業收購。
德工會相關人士表示,鑒于被收購可能對歐司朗工人帶來的負面后果,該組織將堅決反對任何收購企圖。他稱,潛在的收購不應該僅從股東的角度來看,同樣應該看到對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影響,“尤其是員工的利益必須得到適當考慮”。
德工會分會在其官網上稱,中國投資者要購買歐司朗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此方案受到的批評是:中國的興趣主要集中在技術知識和相關專利。換句話說,收購后,歐司朗的關鍵專業技術將面臨重大風險,客戶將因此流失,德國作為投資首選地也將受到影響。英國《金融時報》引述IG metall發言人君特爾的話表示,人們真正擔憂的是,任何潛在收購方只是想要“吸走歐司朗的技術”,而把生產轉移到德國境外的地點。
中資收購Lumileds被拒 或因LED芯片技術涉軍工
2016年1月22日,飛利浦宣布,由于美國監管部門的反對,停止向中國投資者出售其照明組件和汽車照明業務。飛利浦稱,雖然公司通過做大量的工作試圖消除相關監管部門的顧慮,但仍未獲批準飛利浦出售Lumileds公司80%股份的計劃。
資料顯示,飛利浦旗下Lumileds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照明設備制造商,產品包括照明組件、通用照明、汽車照明和移動電子設備照明,公司業務覆蓋全球30多個國家。
據報道,一名專家和另一名參與了交易討論的人士透露,對中國在芯片領域的野心存在擔憂是美國官員拒絕批準這一并購交易的主要原因。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美國方面否決該交易,并非因為其擔憂單純的LED芯片技術領域,而是因為LED芯片屬于半導體專業技術領域,若該芯片技術用于各種精密電子設備以及軍工領域,則不利于其優勢產業的保護。
外國政府、工會頻繁阻止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或是擔心其技術知識以及相關專利外泄,或是擔心其工人被解雇等等。其實,對于中資企業海外收購,只要處理得當,也可以開創一種雙贏局面。一味拒絕收購只會讓許多虧損企業面臨倒閉風險,另一些企業則錯過發展機會,這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不利于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