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LED產業鏈漲價大戲持續上演,不斷潮刺激著公眾的神經。
那么,這幾輪漲價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對LED封裝企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未來LED封裝價格走勢如何呢?帶著以上疑問,筆者采訪了木林森、國星光電、鴻利光電、瑞豐光電、旭宇光電、東洋、中美歐光電等多家封裝廠家高層,且聽他們一一道來。
為何漲價?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木林森、國星光電等一批LED封裝廠祭出關于9月1日起集中漲價動作。
深圳市木林森光顯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的《關于RGB燈珠調價通知》顯示:由于市場的變化,導致產品成本不斷上升,為了協同雙方的生產發展和保持良好的業務關系,根據原材料物價上漲實際情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定于2016年9月1日起顯示屏RGB燈珠價格統一上調5%。事實上,木林森在今年3月末4月初就已經對部分產品進行調價,對此,木林森股份執行總經理林紀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亦坦言,木林森確實有部分產品進行了微幅上調,主要針對顯示屏用燈珠,主要原因還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隨后,國星光電于9月1日在官方微信宣布:“決定將公司顯示屏器件全線產品價格上調10%。”,國星光電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1、原材料持續走高,近幾個月來,金、銀等貴金屬價格持續攀高,LED器件的核心部件--金線和銀支架的成本也隨之走高,國星RGBLED原先的定價已接近成本;2、芯片一漲再漲,LED芯片也因為藍寶石襯底價格的上漲而大幅上漲,國星一直選用的高品質芯片更是一升再升;3、產品全面升級,國星光電專注于技術的提升和新產品的研發,在研發費用上從不吝嗇。”國星光電強調,此次“漲價”是保證產品品質、維護客戶利益而進行的合理調整。
除卻木林森、國星光電之外,朋友圈也流傳了信達光電、安普光光電兩家封裝企業的《關于RGB燈珠調價通知》,兩者內容一致:鑒于封裝企業上游廠商芯片及支架等價格大幅上浮(普遍在10%以上),且目前人工及其它成本也在持續增漲,公司為能夠持續保質保量地向諸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產品,綜合各項因素,決定對我司生產的RGB燈珠價格在目前交易價格基礎上上浮5%,自2016年9月1日起實施。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封裝廠家相繼傳出“漲價”的源頭主要是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成本的增加。對此,木林森股份市場部總監孫少峰在接受阿拉丁新聞中心采訪時亦坦言,芯片封裝類產品漲價大致原因是原材料漲價,對市場來說這也是一種“自我修復”。對于此觀點,鴻利光電總經理王高陽也表示了認同:“供需關系、回歸理性、原物料上漲等是此次市場漲價因素。”
多數業內人士紛紛表示,漲價屬于正常的市場行為,價格上漲預示著市場將要回歸正軌。立洋光電董事副總經理尹舜鵬直言,今年封裝漲價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封裝原材料(上游芯片)的價格在上漲,而芯片價格上漲也屬于是市場不同階段性的調整。
中昊光電總經理王孟源也表示了對上述觀點的贊同:“封裝產品漲價目前也算是一個合理的趨勢。漲價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因為材料等綜合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是對于某些價格敏感的市場過去低價過度競爭、補貼市場的行為逐步回歸理性。”旭宇光電董事長林金填說道:“上游芯片漲價是因為之前壓價太低,現在只是補漲,回到合理的價位!”同樣的,國星光電研發中心副主任謝志國博士也表示,與其說漲價不如說是把價格回歸到合理的水平。
謝志國博士進一步說道,前段時間,無底線的價格戰嚴重壓縮了封裝器件的合理利潤,加上近幾個月貴金屬和芯片價格持續走高,使封裝器件的成本大幅上升,封裝器件的市場價已十分接近成本,此次“漲價”是大勢所趨。
對此,國星光電白光器件總經理趙森也持同樣觀點,此前該市場價格戰激烈,導致現在很多企業非常“疲憊”,有一些企業甚至“倒下去”了。在這種投資過度、市場過熱的情況下,企業開始理性回歸,對產品價格進行上調。
是否全面漲價?
據優品財富金融研究院LED行業研究院程宏偉表示,目前有一定品質的封裝芯片已提價10%左右。這么說來,當前的封裝漲價是全面漲價了嗎?其它廠商是否跟風漲價?
“此次LED封裝廠漲價只涉及到顯示屏封裝,與照明封裝無關,但是LED產業鏈下游也在醞釀漲價,盡管當前漲價并不是全面漲價,但在經歷了一兩年的低價市場之后,LED價格反彈趨勢已經很明顯。相對此前低迷的市場價格,LED價格整體漲了近10%左右。”中投顧問新材料行業研究員鄒明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對于此次LED產業鏈齊漲的現象,東洋(TOYONIA)中國華南區負責人羅建華分析認為,近期國內LED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部分企業的LED封裝產品隨之提價,這是極少數企業不常規的行為。目前這種經濟形勢下,供大于求及產品同質化的行業狀態也沒有改變,坐地起價并非明智之舉。當然,有的企業部分型號產品利潤實在太微薄不得不提價,但也不排除有些提升只是企業營銷的手段而已。因此,他認為這輪漲價潮不是行業趨勢,相關企業不應盲目跟進。“短期內,TOYONIA在售產品不會提價。”他補充道。
在深圳市中美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殷仕樂看來,LED供應鏈齊漲現象由于2015年供過于求,隨著市場的調整及資源整合,回歸到供需平衡狀態,單價是敏感因素說明市場回歸到良性狀態,有助于市場良性健康發展,應理性對待并且封裝企業要立足于市場所需求的高品質產品,進一步優化提升產品性能,而不能一味降低原材料規格及成本迎合客戶降價。
殷仕樂還告訴記者,中美歐光電DOB及COB產品今年第二三季度沒有提價,預計第四季度也不會提價。他還強調,“今年及接下來公司標準主打產品不會有提價的可能,部分細分市場、專業性市場會有小部分提價產品系列,如滿足所有認證及標準的DOB系列產品,或有附加功能如智能控制產品。”
旭宇光電董事長林金填在采訪中提到,“原材是增價了,金線99.99增了30%,但市場整體經濟疲軟,我們燈珠也沒有增價。但是旭宇短期內不會漲價,后期則要觀望市場。”鴻利光電總經理王高陽亦表示,“目前公司產品暫無漲價,但因物料上漲或上漲趨勢影響暫無降價可能。至于接下來是否有提價可能暫時沒有調整計劃,關鍵是要看上游變化。”
不過,深圳市瑞豐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謝大平對此看法不一,他表示截止目前公司還暫未提高價格,但后期不排除提價的可能,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成本的增加,未來28350.2W的產品會提價。
與此同時,也有觀點認為,LED封裝器件是否能夠漲價,最終還是要看木林森、鴻利光電、國星光電等封裝大廠如何左右市場。而其它廠商并沒有跟風漲價,主要還是因為沒有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與話語權,盲目跟風漲價只會流失客戶。
影響幾何?
那么,下游封裝廠家是否已經感受到上游原材料漲價帶給自己的影響了呢?就該問題,各家廠商的觀點也毫不例外地分成兩大陣營,一派是持樂觀態度感慨影響不大,另一派是感嘆有一定的壓力。
木林森股份市場部總監孫少峰認為,產品價格上調目前對企業的業務影響不大,主要源于漲幅不大。“木林森的器件相對性價比非常高,所以無論對照明或是顯示屏來說,該買還會買,該用還得用。因為漲價時間不長,現在談影響還為時過早,可能再過一段時間能更加清楚。”他說。
深圳市中美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殷仕樂也表示,此次市場相關封裝原材料價格變動特別芯片對公司影響不大,他說:“中美歐光電跟上游供應鏈處于戰略合作關系,市場定位中、高端商業照明及戶外照明,并著重細分市場等相關產品開發、銷售。”
東洋(TOYONIA)中國華南區負責人羅建華也明確表示,由于TOYONIA產品的生產與國內原材料關聯不大,這次國內原材料價格上漲并沒有影響到TOYONIA光源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價格,東洋將會通過持續推出高技術含量的新產品,來實現產品的高附加值。
即便旭宇的LED封裝產品均采用純金線,但在旭宇光電董事長林金填看來,原材料的增價對旭宇的影響不大,公司今年營收預計比去年增加50%,利潤同步有所增加。“
相比上述聲音,深圳市瑞豐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謝大平則毫無掩飾今年的幾輪芯片漲價潮對企業帶來的影響。”主要是成本影響,從這個方面反映出幾個現象,終端企業在兩頭的擠壓下生存空間會越來越艱巨,中小企業要做好產業上的布局。“
鴻利光電總經理王高陽亦表示了認同,同時他也指出:“原物料上漲對我司也有影響,但這也是機遇,會加速行業洗牌,只是你有技術與規模及資源整合能力就會笑到最后。”
未來價格趨勢如何?
談及LED產業鏈未來的價格走勢問題時,木林森股份市場部總監孫少峰表示不好預測,但是普通工業電子產品沒有大幅度漲價的案例,除非是自然災害導致的工廠停減產。在他看來,經濟如不加以調控和干預都是擺動的,如潮起潮落,因此,上游產能也在收放之間振蕩。
孫少峰坦言,木林森過去也經歷過嚴峻的挑戰,供需決定價格,自然也有規律可循。沒有什么是“合理價格”,只有“市場價格”,假如有人承受不了,也是自然選擇。
中昊光電總經理王孟源則表示,這種情況持續多久還很難說,雖然技術突破可以帶來成本降低,但市場終究是主導因素。決定權或許在終端應用市場。但是,一個成熟產品隨著價格平衡曲線在10%左右的價格波動也屬正常。
東洋(TOYONIA)中國華南區負責人羅建華預測若沒有重大相關政策調整或重大事件發生,產品直接漲價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小。他說:“但有種趨勢很明顯,就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新產品的研發投入,通過提升新產品的附加值,來實現更高的利潤。這也說明簡單模仿抄襲再拼價格的路線越來越難走,這將有力促進國內LED產業的健康發展。”
旭宇光電董事長林金填也認為未來再漲價的概率不大,由于整個經濟的需求疲軟,有價值的企業才能健康發展,隨著LED行業洗牌加劇,能在競爭中生存的企業就能活下來,而對那些平時用一些差的材料或者是誠信不好的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當然,這樣的話更能回歸正常的價值。
“雖說產品回歸理性,但其后續價格走勢卻充滿不確定性,最主要是受到產品含金量、原材料價格以及市場認可度的影響,而這些因素目前是不確定的。所以對于芯片封裝未來一兩年,甚至下半年的價格走勢都并不明朗。”國星光電白光器件總經理趙森最后總結道。
結語
進入2016年以來,LED產業鏈先后掀起幾輪漲價潮,對于處于相對成熟期的LED封裝行業來說,漲價這種情況持續多久還很難說。不過,對于部分LED企業漲價已成為既定的事實,大多數業內人士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認為目前價格上漲只是回歸到合理的水平,是行業走向正常的市場規律。不過,說到底,價格是把“劍”,既可傷人,也可傷已,在未來成熟的市場中,競爭逐漸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一個企業想要做下去,提升品質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