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晶電宣布部分芯片漲價15%,隨后三安光電、華燦光電方面也陸續調漲了LED價格。一時間,LED芯片價格將會大漲、LED行業回暖、觸底反彈等等各種說法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那芯片漲價對業內意味著什么呢?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漲價的原因?
回顧事情的經過,首先是晶元光電在大陸唯一官方銷售商晶元寶晨光電(深圳)有限公司發布調價聯絡函,宣布計劃逐步上調目前在售部分系列晶片價格,公函中給出的原因是近期各種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漲,已超過公司目前成本核算價,為了保持盈利只能如此。
隨后曝出三安光電的高階主管在韓國的新聞報導中表示“自從5月份開始,部份LED芯片價格已經上漲了10%”,三安給出解釋“市場的價格是受到供需定律的影響。”
雖然兩者都給出了各自的漲價解釋,但是對于此次漲價業內依然有不同的聲音,廈門乾照照明有限公司主管吳樅林表示,這次漲價是由于晶電、三安通過早期的價格大戰占領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有一定的話語權,如今為了提高企業利潤選擇漲價,屬于戰略調整。廈門歐旺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鐘水華也表示贊同,他說:“行業利潤越來越薄,LED芯片的利潤已經達到了無法維持企業正常運轉的程度了,三安、晶電的市場份額占比穩定,作為上游企業確實有漲價的話語權。”
由此來看,其它廠商并沒有跟風漲價,主要還是因為沒有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與話語權,盲目跟風漲價只會流失客戶。
LED行業回暖?
漲價消息一出,業內就有聲音鼓吹LED行業即將觸底反彈,回暖在即。的確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約半數LED照明上市公司公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盈利同比實現增長,至少5家公司業績翻倍。但也是在同一時期,傳來品一照明、中宙光電等多家知名企業倒閉關門。
廈門齊井科技總經理鄭新涵并不認為今年的情況會比往年要好,他說:“之前去了一趟中山,那里做燈的企業關門了一大片,我覺得今年的行情比去年稍微差一點。”閎照光電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羅華光贊同這一說法,他說:“整個行業今年還是不是很景氣,國人把LED燈的價格做得很低,我覺得現在做LED燈還真的不如當年做節能燈收益高。”
主要市場在歐洲的高賢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也進入了發展滯緩時期遇到了瓶頸,高賢電子總經理馬士強說:“今年比往年沒有那么好,受到匯率的影響,歐洲市場疲軟,客戶都要求我們出貨能夠稍緩一下,等待行情變好。”
出現這樣的情況,鐘水華認為是LED照明洗牌接近尾聲呈現的兩極分化情況,“如今是業內企業大的更大,小的更小了,因為對大廠來說,可以通過采購的量來平攤了芯片漲價的缺口,但是小企業就沒有這個實力來接受漲價在生產成本上造成的缺口。”他說。同時他也表示今年可能會“更冷”。
市場趨向理性,價格逐步探底
這么說來,價格戰是已經接近尾聲了嗎?
羅華光認為芯片能夠漲價說明了業內不會再去搞價格戰了,“如今LED燈的價格快和貼片電容差不多了,你說還有什么意義。”他說。
多彩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經理鄭劍飛認為現在隨著LED燈中的電子元器件市場價格透明化,價格已經回歸理性,價格戰也已經不具備意義。他說:現在的LED燈價格已經達到低點了,包括使用的芯片價格都非常透明,成本價格、整體質量一算都知道,競爭無非是要節省管理成本方面。現在價格戰很少,除非有企業想要占領市場份額,不計成本,通過資本來做推進。”
鄭新涵則認為一些小作坊的存在使得價格戰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他說:“中山的小作坊生產的LED燈品質很差,只能靠價格打亂市場,除非他們全倒閉,要不未來價格戰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廣明源固態照明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王美林也贊同這一說法,他如今認為品質好的LED燈企不需要依靠價格戰,做得不好才會通過價格戰贏得市場。
三雄極光副總經理王強認為近兩年內大洗牌將會完成,他說:“這兩年要把稍微實力差的企業淘汰,如今LED照明企業這么多,但是現在勞動力成本高企,有實力的就去找自動化沒有實力就只能退出。”
漲價好還是不好?
LED芯片漲價,意味著生產成本的上漲,成本的增加勢必對整燈造成壓力,但業內總體并沒有悲觀的表現,鄭劍飛認為漲價對整體都好,成本上漲,整燈自然就可以也賣得更高。
鄭新涵預測芯片價格將會持續保持上漲的趨勢,他說:“芯片價格上漲肯定是會持續的,這對企業來說是好事情,未來各家生產的產品都會各有各的特色,對整體行業的研究開發會有推動作用。”
王強也贊同漲價對業內來說是個好消息,他說:“目前什么行業都是往上漲,衣食住行都往上升,對整個電子行業來說,能夠漲價肯定是好事情,LED整個行業需要慢慢轉變。”
但鐘水華則不認為是好消息,他說:“終端成品廠的價格已經被壓制了,作為上游的芯片廠漲價,實際上成品廠是沒有辦法跟著去漲價的,芯片的采購成本高了,但是整燈的利潤又不能往上漲,不能因為你芯片漲價就多賣兩毛錢,那最終壓縮的還是終端成品廠的利潤,對成品廠來說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總的來說,晶電、三安光電、華燦光電此次對于芯片的提價是出于本身實力和市場占有率做出的調整,從中也可以看出LED業內的價格戰開始接近尾聲,價格趨向理性化,業內大洗牌將在近兩年完成,同時由于多年價格戰對行業的壓抑,業內希望漲價的呼聲更高,但是2016的整體情況依然不容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