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登陸創業板上市交易一年零八個月之后,欣泰電氣日前因“欺詐發行”被證監會正式處罰,深交所也隨即啟動強制退市程序。欣泰電氣由此成為A股因欺詐發行而強制退市的第一股。并且,根據相關規定,因欺詐發行暫停上市后不能恢復上市,且創業板沒有重新上市的制度安排,所以上周五證監會的這一紙處罰宣告了欣泰電氣開啟退市之路,欣泰電氣也因“欺詐上市”而再無上市的可能。

在各個行業,可能都有少部分人會有通過財務造假的“欺詐”行為來實現上市,如2011年,綠大地公司財務造假事件正式浮出水面為各界所知曉;2012年9月14日、18日,萬福生科先后被湖南證監局、中國證監會稽查總隊立案調查,揭開其財務造假黑幕。2013年9月,證監會公布《行政處罰決定書》,因欺詐上市、虛假信息披露,萬福生科案被稱為“創業板造假第一案”;在我們LED行業,也曾有過涉嫌財務造假而被立案調查的具有“國內LED半導體照明第一股”光環的勤上光電。

這一系列的通過粉飾財務報表的方式進行上市的行為,首先對于資本市場正常秩序來說是一極大的破壞,各企業應通過正常的市場競爭來獲得發展;其次對于遭遇“黑天鵝”事件的投資者來說,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就欣泰電氣的投資者來說,雖然欣泰電氣的保薦機構興業證券公告宣布已經自愿出資5.5億元,成立專項基金,籌備投資者賠償事宜,進行先行賠付。這些舉措雖將有助于投資者的保護,但是業內人士認為,這似乎遠遠難以填補投資者的損失;除此之外,受害最深的恐怕是通過財務造假而上市的公司本身,就欣泰電氣而言,除去背負6億元幾乎還不上的巨債,還遭受了再無上市可能的懲罰,這令其不得不走破產程序。
綜上,我們不得不反思,企業上市究竟為何?是為將企業做大做強,還是單純地只為融資?這都值得我們在上市熱中進行冷思考。欣泰電氣的事件告訴我們,公司在上市后,財務報表就變臉的現象不是不可能發生。因而,企業應適時反思,公司即使上市,也不一定成功,已上市的企業也或許將背負原債。所以,作為上市企業來說,應努力將公司發展壯大,用真實的業績去回報投資者,不能再重蹈欣泰電氣的覆轍。欣泰電氣再無上市可能的結局也告訴我們,隨著我國相關體制機制的越來越完善,執行原來越嚴格,通過粉飾財務報表突破誠信底線的“欺詐發行”的行為來上市已經行不通。對于這類公司,資本市場將采取零容忍的方式將其清除出去。因而,熱衷上市的企業應擺正上市的心態,遵循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通過自身實力來上市更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