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中美科技園區創新合作論壇暨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主賓活動在京舉行。嘉賓們在探討如何推進中美科技創新深度合作時,加強雙方創新政策對接成為了焦點之一。
“政府間對項目的背書可以使企業省去很多環節。”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吉朋松深有感觸。該公司自主研制并實現商用的“消化道膠囊內鏡機器人”像一顆膠囊,只需隨水吞服一粒,15分鐘就能完成無痛、無創、無感染和無死角的胃部檢查。看到產品在美國的巨大市場,吉朋松希望,中美兩國建立機制,使一些創新產品能夠快速得到兩國認可。
美國在華運營的跨國公司也有同樣的訴求。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是致力于促進中美雙邊建設性商貿關系的非政府組織,成員包括210家在華運營的美國跨國公司,多數為全球500強企業。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中國區副會長Jake Parker在看到日益改善的創新環境的同時,也談到了跨國公司在行政許可和知識產權保護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作為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多年來,上海張江以國際化的視野主動對標全球創新中心,年初,又在波士頓共建上海張江波士頓企業園,在利用國際、國內創新資源方面成效顯著。“波士頓企業園就是一個中美交流的平臺,目的就是為企業搭建跨越國界的生長發展環境。”上海楊浦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謝吉華介紹了在創建波士頓企業園過程中,張江掃除雙方合作障礙尤其是法律障礙的探索。
科技部副部長陰和俊表示,地方合作搞得好不好,關系國家層面的合作能否落地生根。中美科技園區合作是地方合作的重要支撐,科技部支持推動科技園區間開展科技交流合作,探索在中國現有高新區、大學科技園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遴選對美產業合作特色突出、成果顯著、具有典型示范效應的基地,與同中國有合作意愿和基礎的美國科技園區建立定期交流機制,凝練合作需求,集中優勢拓展合作。
該活動由科技部主辦、上海市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主題為“探索中美科技園區創新合作新模式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