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新一代智能手機將采有機發(fā)光二極體(OLED)面板,帶動面板業(yè)者紛紛投入市場。工研院產業(yè)分析師劉美君認為,除了看好商機,也須預防市場從藍海變紅海。
段行建才卸下鴻海集團旗下面板大廠群創(chuàng)光電董事長職務,跨海到日本夏普服務,為夏普的液晶顯示器(LCD)部門貢獻心力。
他在群創(chuàng)的交棒記者會中提到,OLED面板兩年后才量產其實不晚,就好像臺灣剛發(fā)展液晶顯示器(LCD)產業(yè)時,除了面板廠之外,很多相關零組件廠并不完備。因此,OLED面板兩年之后才量產,但市場比較成熟,說不定反而更好。
劉美君表示,等到OLED面板市場較成熟時才量產,固然有其好處,但少了龐大的研發(fā)費用,卻須面臨同業(yè)殺價競爭的壓力,不排除市場從藍海變成紅海。
她說,除最先跨入OLED面板市場的南韓三星顯示器公司之外,就數已投入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的南韓樂金顯示器公司(LGD)較具手機OLED面板生產實力,日本顯示器(JDI)旗下JOLED也有這方面的能力;鴻海投資夏普,可望在兩年后量產OLED面板。
她分析,三星智能手機大量采用OLED面板,OLED手機市占率全球最高,遠超過9成,即便投入較高的研發(fā)費用,但可享受獨占的藍海市場;除了自家品牌手機采用多年之外,未來蘋果手機采用OLED面板初期,應該也是先用三星OLED面板。
她直言,三星OLED面板專利布局完整,多數面板廠短時間恐難有效突破專利,在產品開發(fā)上仍有限制,兩年后的OLED面板市場會如何?實在很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