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制濫造,廉價低劣,是當今中國制造業的通病,照明燈飾行業也不例外。
時至今日,工匠精神已經成為中國制造業的巨大缺失。我們迫切需要弘揚全民的“工匠精神”。
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近乎苛刻的追求與執著,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能長久造福世界和人類。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工匠精神”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讓很多人非常驚訝和意外。
總理為何要提工匠精神?因為這是我們制造業與世界制造業的差距。今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在參加一個有關鋼鐵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的座談會時指出,中國至今不能生產模具鋼,令人匪夷所思,連圓珠筆的“圓珠”都需要進口!
圓珠筆1895年就已經被發明了,如今我們國家連高鐵、大飛機都能造出來,為什么圓珠筆珠竟然還不能生產?
如果不是總理說出來,又有多少人知道或留意這個小小的事實?然而,正因為這個產品很小,這件事很小,它才那么讓人震驚——一個堂堂制造大國,竟然連圓珠筆筆珠都要進口,丟不丟人?!
正因為這件小事是由李克強總理提出來的,才更加振聾發聵!在這個日漸麻木的世界,在這個假冒偽劣司空見慣的時代,我們多么需要當頭棒喝!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含義。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具有這種工匠精神。比如我們這個行業,力能的紀啟源,雷力的張賢華,美時·艾菲特的王進。
我們為什么這樣需要工匠精神?
讓我們來看看全球的一組統計數據:
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么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不,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有人對工匠精神做個提煉,大致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反復改進產品,從99%提高到99.99%。
嚴謹,一絲不茍。不投機取巧,必須確保每個部件的質量,對產品采取嚴格的檢測標準,不達要求絕不輕易交貨。
耐心,專注,堅持。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因為真正的工匠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進步,無論是使用的材料、設計還是生產流程,都在不斷完善。
專業,敬業。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讓其他同行無法匹敵。
行業今天不再需要粗制濫造的產品,不再需要廉價劣質,因為它們已經過剩——這樣的產品除了浪費你的財力和精力,浪費社會資源,已經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如果你今天還在照明燈飾制造業混,如果你沒有賺錢,你應該深刻檢討:你有沒有粗制濫造?你是不是缺少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