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市場將迅速擴大,有機會接續30多年的代表性顯示器LCD,成為顯示器新主流。LCD掌握了小尺寸到80吋以上大尺寸的顯示器市場,OLED也從約5吋的小尺寸面板市場開始,迅速擴大市占率。
一旦蘋果(Apple)若自2018年開始在iPhone采用OLED面板,將促使OLED市場出現爆炸性成長。大陸攻擊性投資大尺寸LCD產線,為擺脫大陸的追擊,南韓企業開始積極投資大尺寸OLED。擁有30年歷史的LCD市場將迎接夕陽,OLED則將加速世代交替。
OLED與LCD所采用的材料、零組件技術等全然不同,對于已形成穩定供應鏈的LCD上游產業,將帶來莫大變化。
以面板核心材料為例,OLED以屬半導體一種的二極管材料取代LCD使用的液晶。LCD需要另外裝置背光源、薄膜、濾光片等,OLED則可自體發光,需要的零組件數量較少。
上游產業的變化足以改變全球顯示器零組件、材料市場競爭版圖。南韓在LCD時代超越日本,掌握市場主導權,OLED時代時,尚無有力的后起業者,南韓可望獨占全球市場。
因此,傳統LCD液晶霸主在新OLED材料市場上,無法保證可延續王者光環。材料大國日本在顯示器、半導體領域掌握材料和薄膜等特定零組件市場,而在OLED市場上,南韓則握有優勢。
2015年初OLED市場并沒有太大變化。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Galaxy手機持續搭載OLED,欲使硬件差別化。樂金顯示器(LGDisplay)和樂金電子(LGElectronics)則計劃擴大大尺寸OLED電視市場。
三星的Gear系列和蘋果(Apple)的Apple Watch等智能型手表搭載可撓式OLED,但面板尺寸較小且尚未大眾化,還不足以成為推動整體OLED市場擴大的發酵劑。
然在2015年中過后,開始有了變化。三星顯示器(SamsungDisplay)開始積極對大陸智能型手機制造廠供應OLED面板,使第3季營收和營業利益大幅攀升。瞄準高階智能型手機市場的大陸主要智能型手機制造廠,開始擴大旗艦機種搭載OLED的比重。
南韓業界認為,在大陸智能型手機市場上,搭載OLED面板的風潮將往中階手機蔓延。智能型手機硬件差別化的要素不多,高畫質顯示器是必備要素。降低的OLED制造成本將推動OLED面板普及。[pagebreak]
南韓Kiwoom證券預估,三星顯示器智能型手機用OLED面板制造成本在2016年上半將降到和LCD相近或更低。同樣的5吋Full HD級面板,LTPS LCD和OLED成本差異從2014年第3季的16%,在2015年第3季縮減至1%。
蘋果自AppleWatch之后,iPhone也可望搭載OLED面板,正與主要面板廠協商。若iPhone確定采用OLED面板,將可加速OLED大眾化。三星顯示器、樂金顯示器、日本JapanDisplay等都期望接下iPhoneOLED訂單。
截至目前,iPhone都搭載LTPS LCD面板。蘋果若搭載OLED面板,將能使市場版圖瞬間產生變化,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大陸面板廠陸續執行8代、10.5代產線投資,猛烈的追擊對OLED市場擴大也帶來影響。南韓專家指出,比起大陸面板廠可迅速縮短技術差距的LCD面板,韓廠應加速生產技術門坎高的大尺寸OLED面板。
樂金顯示器已量產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2016年將追加投資。而只生產小尺寸OLED的三星顯示器,2016年可能會決定執行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設備投資。
OLED原料業者不同命 液晶哭、發光材料笑
德國材料大廠默克(Merck) 2011年10月在南韓成立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應用合成研究所,這也是默克首度在德國以外國家開設應用研究所。默克2015年5月也在京畿道平澤設置OLED應用研究所。
默克是全球性顯示器原創材料大廠。1904年開始進行LCD核心材料液晶的研究和業務。因默克擁有大部分液晶原料相關原創技術和相關專利,不僅是液晶領域的領先企業,事實上也獨大市場。
默克選擇南韓是有原因的。從LCD轉移到OLED的顯示器世代交替,南韓在OLED領域持續保持領先。南韓默克代表Mihael Grund表示,其他國家也陸續發表OLED投資計劃,但南韓已進入運行時間。南韓的OLED技術比大陸領先數年。
OLED顯示器不須搭載背光模塊,材料使用比重較LCD高。總成本中,材料占比重達45~65%。
OLED主要材料有RGB等發光層材料、電洞傳輸層(HTL)、電洞注入層(HIL)、電子傳輸層(ETL)、電子注入層(EIL)等共通層材料、發光層使用的摻雜劑、加強藍色效能的aETL材料等。
另一方面,在正式生產OLED面板前的2015年上半,材料消費大部分由采RGB技術的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主導。截至2014年,RGB占整體市場91%、WRGB占9%,但WRGB可能逆轉。
報導稱,2015年下半或2016年第1季大陸面板廠和主要采WRGB技術的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消費比重將大幅攀升。[pagebreak]
OLED將對背光模塊產業造成沖擊
蘋果(Apple)若在2017年推出搭載OLED面板的新一代iPhone,將使驅動IC市場和小尺寸LCD背光模塊供應鏈出現巨大變化。據ET News指出,南韓驅動IC業界可望受惠,而專注在LCD的臺灣IC業者將受到沖擊。
握有OLED驅動IC技術的企業有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SiliconWorks、MagnaChip及收購日本瑞薩(Renesas)相關事業部的Synaptics等。聯詠、奇景、瑞鼎等臺廠則沒有OLED驅動IC技術。臺廠雖著手研發OLED用產品,但勢必會遭遇市占率下滑的過程。
LCD是以電壓控制液晶,每畫素只需1晶體管;OLED則是采電流驅動的方式,每畫素至少要2個以上晶體管。OLED驅動IC的結構復雜,技術難度較高。若與LCD驅動IC比較,價格平均高3倍。若顯示器市場重心往OLED轉移,半導體業界也有機會擴大銷售。
蘋果一旦決定采用OLED面板,小尺寸LCD背光模塊市場短期規模將縮小、長期可能遭淘汰。南韓大尺寸LCD背光模塊業界在三星影像顯示器事業部推動自主事業化后,已經過一次結構調整。這也是LED芯片、封裝業者和背光模塊業界相當關心蘋果動作的原因。
蘋果LED背光模塊供應鏈亮起警示燈。日本日亞化學(Nichia)、首爾半導體(SeoulSemiconductor)等對蘋果供應智能型手機、平板計算機、筆記本電腦背光模塊用LED。日本奧姆龍(Omron)、Minebea則是將Nichia的LED封包制成背光模塊。南韓e-Litecom、臺灣瑞儀光電等也對蘋果供應背光模塊。
南韓業界人士表示,iPhone若搭載OLED面板,南韓顯示器驅動IC業者可受惠,但LED和背光模塊業者則將受到重大沖擊。
JapanDisplay(JDI)于1月22日表示,該公司于2018年開始量產有機OLED面板,以趕上南韓競爭對手。市場猜測蘋果(Apple)iPhone屏幕很快就會采用這種面板。
根據路透(Reuter)報導,JDI目前已向蘋果提供智能型手機屏幕,但面臨著南韓樂金顯示器(LGDisplay)等亞洲對手的激烈競爭。JDI研發中心主管于1月22日表示,JDI將利用其先進的薄膜晶體管技術開發OLED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