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咸寧光谷南科技城的一家企業。企業創辦者李勇和侯央央是一對1988年出生的小夫妻。他們用自主研發的“LED數控打孔機”,生產LED節能廣告牌,并在網上銷售,“錢景”看好。
“歷經坎坷,才走到這一步。”1月28日,李勇說。
休學養雞,賠光本錢
2009年,李勇考入武漢紡織學院。大一下學期,他看了《贏在中國》等財經節目,萌生創業念頭。
正巧,當時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
2010年4月,正讀大二的李勇創業想法強烈。得到父親的同意后,他休學一年,回老家養土雞。他也因此成為武漢紡織學院休學創業第一人。
創業并非李勇想象中那么簡單。創業六個月,養了兩批雞,以虧本告終。
“當時,靠著親友資助的5萬元,我在十堰郊區搭建雞舍、雞棚,并從湖南購買了5000只雛雞,準備大干一場。”李勇回憶說,他沒想到,創業才1個月,因雞舍不健全,不少小雞被老鼠、黃鼠狼偷吃,而且其它小雞陸續發病。由于經驗不足,病癥難以精確辨別,小雞出現大規模死亡。
20天后,小雞的病情漸漸穩定下來,僅剩下不到600只,最后只賣了幾千元,5萬元投資血本無歸。
總結這段經歷,李勇說,養殖業太辛苦,風險太大,疾病難控制和預料,加上自己沒有經驗,前期準備不充足,失敗在所難免。
2011年初,經過市場調查,李勇在十堰開了一家廣告店,制作名片、宣傳畫冊等,幾個月下來,賺了兩萬元。
2011年,休學期滿,他轉讓廣告店,回學校繼續學習。
回顧這段創業經歷,李勇說,養雞失敗后,他總在反思原因。“我深知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學習不能停止。”
二次創業,嘗到甜頭
回校后,李勇繼續學業的同時,繼續琢磨創業的事。
“廣告店是小打小鬧,局限性大,沒前途。”李勇希望自己能創辦一家省內、國內知名的企業。
做什么好呢?一天,李勇在學校附近逛街時發現,周邊很多店面對LED節能廣告牌的需求很大。李勇萌生了再次創業的念頭,創業項目就是生產LED節能廣告牌。
他了解市場發現,一臺LED節能廣告牌生產設備的價格達七八萬,而且還存在問題,比如整套機器一旦安裝就再難搬移、燈箱存在質量問題等。
他沒有足夠的資金買設備,也不愿花重金買一臺有“罅隙”的機器。因此,自小對機械有興趣的李勇,萌發了研制一種高效省時的LED數控打孔機的想法。
2014年,在幾位同學的幫助下,他成功組裝了一臺“LED數控打孔機”,并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這款設備相比同行設備而言,有便于移動、方便組裝、生產產品更高效等優勢。
在學校的支持下,李勇和同學一起,在校創業中心創辦了一家公司,生產LED節能廣告牌,并在網上銷售。
此前,李勇在開廣告店時,積累了一批客戶。他再次與這些客戶聯系,獲取客戶資源。慢慢地,生意好起來。每月訂單數十筆,收入達到2萬元。客戶除湖北省內外,還有的來自北京、上海、長沙等地。
2014年4月,李勇的“LED數控打孔機”獲得湖北省創青春創業實踐挑戰賽銅獎,6月受邀入駐咸寧市青年企業孵化器,并注冊成立了公司。
根植咸寧,“錢景”看好
如今,李勇擁有500平方米廠房,每月盈利達6萬元。對于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李勇很滿意。
但說起剛來咸寧的那段時間,李勇用“黎明前的黑暗”形容。
去年6月,他帶著拆卸的設備,和女朋友侯央央一起,來到咸寧。因為種種原因,他臨時租了個廠房,每月1200元的租金。買電動車、連網絡、添置煤氣壇等家用品……半個月時間,花去了兩萬多元。
“這些,是我們在學校時沒有想到的。”李勇說,在學校,場地不需要錢,網絡20元每個月,每天吃食堂,日消費不到50元。另外,他和同學一起,每月至少有5000元的收入。而到了咸寧,花費劇增,還把武漢積累的客戶丟失了,一分錢收入都沒有。
維持了兩個月,一度出現資金鏈將斷的狀態。他和侯央央守在電腦前,等待客戶,等得心急。客戶沒等到,積蓄也快花光了,而電瓶車的電池還被偷了兩次。“心急火燎之時,我總懷疑我的選擇是錯誤的。”
事實證明,堅持才會成功。2015年4月,李勇的公司入駐光谷南科技城,收入從起初的每月1000元,增長到6萬元。現在他們有固定客戶千余人,店鋪的銷量和好評率在淘寶網居湖北區第一。
當日,李勇說,銷量能快速增長,是因為此前有客戶基礎,產品價格低、質量好,生產效率高、發貨速度快。
采訪時,記者看到,侯央央正在為一名仙桃客戶制作產品。據介紹,現在,公司除李勇和侯央央外,還有4名員工。李勇主要負責生產和發貨,侯央央主要負責接單和輔助生產。
目前,李勇正在研究發明串珠機。未來五到十年,他把目光投向生產LED數控機設備及串珠機,并研發更多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