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東芝發布了以個人電腦、電視機、白色家電等家電業務的結構改革為中心的“新生東芝行動計劃”。負責該業務的生活方式業務部門將在2015財年(至2016年3月)內裁員約30%,約6800人。
位于總部的經營策劃、人事、公關、總務等部門也將在2015財年內裁員約1000人。加上此前已經發布的半導體部門的裁員,在這一財年,全公司將裁員約1萬人。伴隨裁員,預計將計入2600億日元的結構改革費用。在2015財年全年的業績中,預計營業損益為虧損3400億日元,凈損益為虧損5500億日元,將出現歷史最大的虧損。
當天,東芝在東京舉辦記者發布會。出席發布會的該公司代表執行董事社長室町正志說,這次結構改革“雖然伴隨著陣痛,但現在必須要堅決實施。為了讓東芝重獲新生,重新贏得信賴,我們將會全力以赴”。
縮小規模,與其他公司進行業務重組
在生活方式業務部門中,東芝將拆分個人電腦業務成立新公司,并考慮與其他公司進行業務重組。開發個人電腦和電視機的青梅事務所將關閉并轉讓。影像(電視機)業務方面,該公司將大力發展日本國內的業務,而在其他國家,將專注于品牌授權業務,不再經營自己的業務。家用電器(白色家電)業務方面,也將采取精簡網點等措施,并且考慮與其他公司進行業務重組。
上述各業務2015財年的具體裁員數量為,個人電腦業務1300人、影像業務3700人、家用電器業務1800人。加上半導體業務計劃裁減的2800人和總部計劃裁減的1000人,在這一財年,全公司將裁員約1.06萬人。其中,半導體業務將有500人調往其他部門,1100人轉入索尼集團。對于其他裁減的人員,東芝也將研究調崗方案,“但是崗位不多,絕大多數人員將提前退休”(室町)。
除此之外,該公司還宣布將轉讓構成保健業務核心的子公司——東芝醫療系統的過半數股票。對于拆分半導體業務的可能性,室町并沒有完全否認,他表示,“包括其他業務在內,正在研究各種方案。拆分是非常沉重的判斷,必須極其慎重地進行探討”。
終成泡影的東芝“第三大支柱”
2013年8月,東芝前任社長田中久雄宣布“將醫療健康作為僅次于能源和存儲器的第三大支柱”。而僅僅過去了2年多時間,東芝就摘下了這塊招牌。
東芝于2014年2月20日舉行的保健業務戰略新聞發布會上的部分發布資料
2015年12月21日,東芝為了經營重組,公布了以家電部門為中心裁員1萬人的“新生東芝行動計劃”。其中,宣布將醫療器械子公司——東芝醫療系統50%以上的股份轉讓給其他公司。
“正在跟幾家公司進行洽談。希望盡快完成交易”。從東芝現任社長室町正志的話語可以看出,出售東芝醫療系統是填補巨額虧損的“現實辦法”。
業績良好反而成為出售的動機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東芝醫療系統在東芝子公司中是“優等生”。2015年度在其他業務都虧損的情況下,以東芝醫療系統為核心的保健業務卻預計實現盈利。銷售額也趨于擴大。正因為業績良好,才讓東芝認為短期內就能找到買主。
東芝醫療系統主要從事X光CT裝置及MRI等醫用圖像診斷裝置。尤其,X光CT裝置在日本市場上占有極高的份額,在世界市場上也占有一定份額。估計很多企業對收購東芝醫療系統感興趣。
跟室町一起出席12月21日新聞發布會的副社長綱川智是保健業務部門負責人,也是東芝醫療系統的前任社長(參閱本站報道)。在新聞發布會上,他作為生活方式業務部門的負責人介紹了該部門的結構改革。在室町介紹東芝醫療系統的出售時,綱川臉上終始保持微妙的表情。
保留總部的保健業務…
出席新聞發布會的東芝副社長綱川智。聽著公司宣布出售“老東家”,其表情終始僵硬。 (點擊放大)
重粒子束治療裝置、可穿戴設備、基因組分析等總部的保健業務“不作為出售對象”(室町)。但是,這些業務尚處在剛開始萌芽階段。短期內對東芝醫療系統的出售并無太大影響。并且,在啟動這些新保健業務時最初曾打算橫向推廣東芝醫療系統的經驗,而這一打算也未能實現。
“今后的東芝將以什么為支柱?”。面對會場上提出這樣的問題,室町的表情更加嚴肅。“能源和存儲器,今后仍是支柱。雖然存儲器目前市場形勢嚴峻,但相信將來會大幅增長”。他做這一回答時并沒有沒有底氣。
因會計違規操作問題,東芝決定放棄本該作為“第三大支柱”的保健業務。即使通過出售可以暫時改善財務狀況,但其前景仍很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