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產品最值得買的原因是什么?省錢!
智能家居雖然是一個流行的新概念,但相信大部分消費者還沒有真正開始體驗。首先,智能家居設備價格不菲,實用性目前也存在一定爭議性,那么基于物聯網連接的智能家居設備,除了使用手機控制之外還有什么作用呢?答案是:節能加省錢。
智能照明——
生活區間:用智能家居產品竟然能省這么多錢
設備及安裝成本:約500元起
預估節能效果:約80%/每年

智能照明的概念相對容易理解,便是將家中燈具、燈泡更換為物聯網產品,如飛利浦的Hue系列。由于這些燈泡往往采用低功率LED,所以具有不錯的節能效果,據飛利浦表示其產品擁有15000小時壽命,能夠節省約80%的能源損耗。
當然,智能燈泡價格不菲,飛利浦Hue單個燈泡在國內的售價便高達約500元,當然大家還可以通過代購形式購買一些更實惠的美國品牌,但也需要至少35美元(約合人民幣222元)每只的成本。想象一下,如果要構建一個完整的智能照明家居環境,投入也是不菲的。
需要注意的是,選購智能燈泡盡量不要考慮藍牙標準的產品,盡管價格低廉一些,但藍牙連接距離有限,是無法像WIFI產品那樣可以在任何地方查看家里的燈是否關閉、并實現操控的。
雖然智能家居是未來,但相關設備價格應在人們可承受范圍內。
將來的某一天,大多數人都將生活在智能家居的環境里。燈光照明會根據設定的程序打開;地板會被加熱,所以就不需要穿拖鞋了;娛樂系統知道我們想看什么;冰箱能保持一個合適的溫度冰凍啤酒。
這是夢想,介于Jetsons和Blade Runner之間的烏托邦理想,有些在現實生活中已有實現。
智能設備和中心似乎隨處可見。預計連接家居在兩到五年內的收入數以億計,未來也差不多這個水平。據研究報告稱,智能家居不只是我們將來的生活,并且是目前的生活。
智能家居的問題在于使用者只有早期使用者這部分群體。為人們提供智能恒溫器、智能鎖、應用程度控制打開車庫門或關燈是一回事,但讓大眾意識到智能家居的這些可能性卻是完全不同的。
消除大眾困惑是開始
如近日,Harris 對2225位美國成人做了一項民意調查,只有7%的受訪者家里有智能設備,64%的美國居民對智能家居了解很少。一項類似的調查被《福布斯》引用,由德國電信公司Deutsche Telecom調查,72%的歐洲家庭不知道智能家居的相關技術。
智能家居涉及新的、快速發展的科技。困惑產生是因為人們對他們已在使用的智能設備有更多具體的問題。
例如, 17%的Harris民意調查受訪者擁有無線揚聲器系統,11%有智能恒溫器。約8%有家用機器人(可能是Roomba),6%有智能照明,9%有智能安全監控系統。有趣的是,34%的受訪者家里有至少一個智能設備,千禧一代(1984-1995年出生)中比例上升到38%, 早期使用者上升到59%。
當然,樣本數量只占了這個國家很小的一部分,但結果是讓人鼓舞的。然而,大眾使用的關鍵不在于早期使用者,而在于可能會使用的那一部分人。
意識和投資回報率雙提高
當人們的意識和價值觀改變,消費者看到前景時,智能家居設備用戶才會增加。例如,Harris調查40%受訪者表示對智能恒溫器感興趣,只有11%從未聽過這項技術。31%受訪者可能會購買家庭能源消耗監控儀,可能購買智能照明設備的占37%。
這些數據已經在慢慢接近于大眾使用。但是,在某些方面還存在困難——51%受訪者表示從沒聽說智能水探測儀,32%不知道智能冰箱能做什么——但調查結果顯示出使用少的原因,即使用費用。
88%受訪者表示那些設備都太貴。這是主要的絆腳石,而且可能抑制使用。約87%的千禧一代,88%的X一代(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89%的嬰兒潮一代(1946-1964之間出生)都認為這是不投資智能設備的主要原因,甚至79%的早期使用者都認為費用太高。

還有一點顧慮:我們希望哪種程度的連接。71%受訪者認為智能家居使黑客偷取數據、個人信息變得更容易。功能也是一個顧慮——70%受訪者不相信連接設備比非連接設備完成基本任務的效果好。
消除困惑
看看這些數據,智能家居設備的前景似乎模糊不清,這一點也不奇怪。隨著如何讓生活變得更好的疑問阻礙了各種技術以及應用程序的廣泛使用,大體可歸因于普通民眾對智能家居缺少認識。
例如,Gartner的2015 Hype Cycle for Connected Homes顯示科技公司和應用程序開發商向消費者推送的很多設備都處在期望膨脹期, 盡管至少智能家居自身等待著激發創新。這里的關鍵詞是大肆宣傳。

消費者對智能家居期待已久,以致于以為我們現在使用的就是我們真正想要的了。想一下科幻小說里的烏托邦世界——科技公司和創新者都從中學習,并介紹了非常符合人們設想的未來的設備。當設備為大眾所用時,成功的設備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但智能家居目前只是很小的市場。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想著智能家居到底能帶來什么,事情就永遠得不到解決。Harris民意調查強調部分智能設備設想人們認為能提高生活質量——省錢(91%),能源節約(90%),安全(89%)——但事實是:只有50%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的智能設備真的省錢。能源節約、安全也差不多;59%表示智能家居節能,55%認為安全。
所以問題是:智能家居成為未來現實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事實是,我們目前并不知道答案。
影響已有用戶
技術就在那,科技公司對開發消費者市場很有熱情,前幾年就有些增長了,卻和智能設備進入市場的增加率并不一致。

例如,谷歌花了很多錢打賭,隨著Nest以及目前的Weave溝通原型的發展,智能家居的情況將有所轉變。Google很少在它認為不會提高大多數人生活的項目上打賭。如果像Google這樣創新型的公司認為智能家居有前景,那很有可能就是了……如果真是這樣,將有不間斷的討論。
綜上,問題不在于技術,而在于人們的使用意愿。智能家居在發展,越來越多人會接受智能家居帶來的好處。開發商和智能家居倡導者目前的挑戰在于認識到意識提高是價值提升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