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在2014年5月習大大考察河南的行程中,“新常態”第一次被提出來,并快速成為“習式熱詞兒”之一。新常態是指新出現但又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狀態,“新”和“常”是一種不可逆的新趨勢,聚集著大多數人的關注點,在這些人中,有些人好奇,有些人順勢。那么半導體照明產業的新常態是什么樣的?在新常態下該如何發展半導體照明的創新應用?
2015年3月11日下午,在上海金古源豪生大酒店舉行的“Green Lighting 2015中國(上海)國際半導體照明應用技術論壇”上,就曾以“新常態下半導體照明的創新應用”為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互聯網電商行業的興起對傳統銷售的沖擊不言而喻,“未來市場”是一個很近而又很遠的概念,在這個市場形成的過程中,有些企業借機崛起,有些企業錯機沒落。而在這個過程中傳統企業所面對的挑戰似乎更大。
對此,作為老牌企業代表海爾uHome運營總監王征表示,關于互聯網,尤其是作為像海爾一樣的傳統企業,最重要的是透過互聯網的表象去看本身。
互聯網讓整個世界扁平化、碎片化,很多傳統企業都在糾結當下怎么活,未來怎么走,這兩個問題。王征表示,互聯網技術是一種新的生產力,通過這種新的生產力會產生新的生產關系和生產模型。互聯網甚至物聯網的形式變化很快,但是很多商業的傳統核心是不變的,比如海爾在阿里、淘寶電商的商業模式和在沃爾瑪的是一樣的,只是從物理途徑變成了虛擬途徑。從這個角度,作為傳統企業要看到他的本質,也就是數據的力量。
在傳統商業模式中,系統收集數據是一件大工程,而在電商時代,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就做了一些最基礎的分析,幫助企業掌握和了解商業環境。王征認為,在這個商業過程中會產生一個新的數據價值,當數據的緯度達到一定程度,數據本身會產生商業價值。所以作為企業要看到,我們拿到什么樣的數據?這些數據的緯度是什么?我們能不能把這種數據變成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給傳統企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互聯網插腳新聞界,似乎隨時都有可能砸了紙質媒體的飯碗,而每年光棍節的火拼,也擾亂了傳統的打折促銷模式。互聯網為消費者的生活帶來了一種劃時代的變化,也對傳統企業帶來了切實的挑戰。
“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危機就是危中有機會,整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確實給我們傳統行業帶來了危機感,但是這樣的危險實際上在飛利浦經歷的百年中是時時都存在的。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新科技引入,這都給傳統企業多多少少帶來地震,但是每一次新技術的來臨都給我們帶來勃勃的生機。”飛利浦投資中國有限公司的創新總監馮葉如是說,在這個時代中,還是遵循著那個生物圈的定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馮葉表示,飛利浦以“創新為你”為座右銘,不管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行業造成怎樣的沖擊,我們都會把他當成一個新的機會。如何利用這樣的新科技,為客戶創造新價值才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而新市場的培育就在這個新技術的開發里面。
互聯網商業的快速發展將商家與終端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拉近,在這個虛擬而又真實存在的大平臺之上,跨界發展成為這個時代的熱點話題。
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運營中心總經理林紀良結合木林森發展給我們做了闡述,他表示,木林森從中游的封裝做到下游的應用是向下延伸,并不算是真的跨界,從中游封裝向下游延伸的主要原因是客觀市場給我們提供了機會。相對于國內市場,國外市場的競爭其實沒有那么激烈,如果能夠針對個別市場認真梳理,然后步步為營的去投入,應該會為企業帶來很好的發展機會。
LED產業的發展日趨成熟,不管是就單個細分市場還是縱觀全局,LED照明發展大勢不可逆,從工程到商用到家用甚至到現在的互聯與智能照明,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很多人湊熱鬧撈油水的人擠進來又被擠出去。在從興起到發展到高潮的過程中,很多不夠成熟的企業都成了這場博弈中的墊腳石。林紀良表示,就他個人判斷,2018年以后LED照明可能會進入后普及時代,所以如果想要在這個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在2016年之前就應該做好全面布局甚至采取具體的行動才會有機會。
如果說LED產業與電商的結合是對傳統商業市場空間和經營模式的挑戰,那么LED產品與互聯網的結合,則是對傳統照明應用的革新。新興市場如何培育客戶?新興產品如何抓住客戶?都是在市場開發和產品革新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在這個以“新”取勝的過程中,怎能少的了80、90的“小鮮肉”。對于這批人,也許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他們的下一句話是什么。
“我并不理解什么是互聯網思維”80后企業代表幻騰科技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王昊如是說,“在我們看來燈就應該是聯網的,這也是我們做智能燈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阿里在短短幾年的時間中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商業帝國,但也有人說在這個“帝國”中存在“價格爛尾樓”的亂象,而這種“低價競爭”也時常“困擾”著LED行業。在面對大家對幻騰產品高價的質疑,王昊表示,在創業之初,他們尋找供應商的驅動只有一個,就是要好。互聯網插入產業和產品的發展以后,很多技術的時間差越來越少,從他的角度看,他的技術和企業與世界一流的企業沒有差距。而當技術領域沒有差別的時候,王昊認為就應該有紅利期的存在。
當生活與網絡“聯機”,好像總是避免不了隱私在云端共享的不安感。在智能照明背后的中國其實是一個大數據的市場,數據商業越來越受到重視,所以如何保護用戶隱私成為商家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德凱質量認證(上海)有限公司戰略組合發展與創新全球總監Beat Kreuter表示,根據多年的經驗來看,很多原來做傳統產品的企業突然切換到做智能產品,但是大多企業一開始會缺乏相關安全知識,所以對企業的素質有很高的要求,產品的創新和發展都應該基于對消費者安全感的保障。
互聯網是很重要的是商業模式,他的模式跟傳統模式是不一樣的,是通過不斷的融資所支撐的一種商業模式。王征最后說:“在互聯網商業模式中,最后可能是不賺錢的,但只要天天有錢花就好。”——更多詳情請您查閱第三期《半導體照明》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