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在线_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视频9_欧美性生交大片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產業資訊 » 產業 » 正文

吳玲秘書長:把握機遇,迎接新時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1-26 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瀏覽次數:62

半導體照明是一場成功的技術革命,在照明產業的變革中確立了主導地位,已經得到了全球的公認。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2014年是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成立十周年,這十年也是中國LED產業發展最快的時期。CSA秘書長吳玲借聯盟十周年成員大會之際帶領大家回顧聯盟十年來支撐并伴隨產業成長的歷程,也向我們揭示了未來十年聯盟及產業的發展之路。

攜手并進 砥礪前行

回首聯盟十年發展歷程,吳玲秘書長感慨道,“十年前,一群有激情有夢想的人有幸因半導體照明而相遇相知組建了CSA,從此一個不畏艱辛不斷壯大的隊伍開始奔跑在中國半導體照明行業的最前沿。”十年來,聯盟根據產業、企業和市場需求從引導技術研發、促進成果轉化,組織聯合創新、培育和規范市場等方面,支撐產業的健康發展,總結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

第一,聯盟探索了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產業化的道路。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同樣重要,資源投入總量很重要,更重要的還是資源的有效組織,實現放大、增益效應。聯盟成功打通了產業鏈上下游、研發與應用的創新鏈,支撐了部委間的政策貫通,形成合力,為探索第三方管理國家科技項目的模式提供了積極的經驗。

第二,聯盟實現了以應用需求為導向的集成創新,以示范工程為手段的市場培育。曾經2007年組織水立方LED示范工程的時候,沒有人相信LED功能性的照明,雖然是景觀,但是要求很高,最終做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全彩色可變場景LED景觀照明。后來人民大會堂萬人禮堂LED改造,使照度提高了40%,能耗降低了70%。我們一路見證了LED帶給全世界的巨大影響和強烈震撼。

第三,聯盟嘗試了“抱團取暖”,聯合研發、創新了公共研發平臺建設的體制機制。依托聯盟成立的半導體照明聯合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解決了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問題,探索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聯合研發的新模式,摸索了一條以市場為導向化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的新路。實驗室籌建以來,有力支撐了行業技術標準的研制,如2000小時測試方法在全球首次提出,規格接口等標準已被國際大企業采用。實驗室還引領了集成創新的應用方向,如開發的可穿戴電子、可見光通信定位等技術國際領先。

第四,聯盟在標準、專利、人才等科技服務支撐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聯盟標準化委員會已發布28項聯盟標準,其中3項被納入“百項能效標準”,2項立項國標并發布,正在牽頭4項國家標準制定,參與3項國家標準制定,初步建立了聯盟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的工作機制。2013年聯盟成為ISO/TC274國內對口聯合工作組組長,正在以聯盟標準為依托開展ELI認證和“領跑者”評比,聯合打造政府采購與消費者市場選擇的信心標簽。中國需要啟動“領跑者”這樣一個新的制度,去推動節能減排,去推動結構調整,來鼓勵創新。

在專利方面,聯盟2007年組建了專利池工作組,探索專利池建設,并組織涉訴企業成功應對2008年美國“337調查”,日前,依托聯盟組建了國內最大專利運營基金,探索專利運營的新模式。在人才生態系統建設方面,聯盟累計投入580萬元持續開展人才培養工作,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半導體照明產業人才培養體系,成為行業目前唯一獲得人社部授權“認證工程師”項目資質的單位。

第五,聯盟深入推動了國際合作,增強了中國LED產業的國際影響力。特別是準確把握“時間窗口”,發起并組建了目前唯一一個總部設在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組織--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ISA),并全票當選首屆主席國。這既是國際社會對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及市場地位的認可,也是對聯盟資源聚合能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認可。今年SSLCHINA2014國際論壇開幕式上有泰國、德國、荷蘭、日本、韓國代表團及俄羅斯行業協會出席。中國半導體照明不再僅僅是市場,我們的產業和技術已經讓國際刮目相看了。

迎接挑戰 跨界創新

過去十年,我們完成了LED這種生態光源的制造,LED照明產品性價比不斷提升,逐步被市場所接受,已經開始進入千家萬戶。但產品還處于替換階段,沒有擺脫傳統的觀念,沒有發揮出其技術特點和優勢,未來的照明方式和燈具形式還將會引發一場革命。因為LED不僅能發光,并且和硅(Si)一樣具有可控性,可與傳感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從替代照明走向智能照明、按需照明,從單純“取光”變為營造健康、智能的“光環境”。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變革,半導體照明應用的概念在不斷延伸,已經遠遠超越了照明,不只是“看見”和“被看見”,其應用范圍更廣闊、應用領域也更加多元化。如成為信息社會中重要的“連接”媒介,像智能家居,最好的終端連接件可能就是光,可以更易于控制其它電子產品,成為信息傳輸的一個終端。

未來LED技術將與通信、控制、傳感、信息技術乃至醫學與生物技術結合,成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萬物互聯成為可能。半導體照明聯合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最近自主研發出了基于LED可見光通信技術的可穿戴電子產品和室內定位系統,并孵化國內首家擁有相關技術自主產權并實現商業化運作的公司。該技術的運用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提升,更多是應用層面的多維度呈現和更多需求的滿足,其未來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前景。

從產業角度來看,半導體照明產業形態正在改變,跨界時代已經到來。不同的時代造就產業不同的發展機遇,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模式深深影響著大家,工業生產早已超出了原有的行業、供應鏈等傳統疆界。“今年我們成立CSA智慧照明委員會的時候,來了許多企業和單位,但他們都不是做LED的,但很有積極性。比如一些搞光通訊、智能住宅、智能家居的企業,還有阿里巴巴、京東、海爾、美的、華為、中興、智能電網,也都全部到齊。連小米都做上LED燈泡了,但它是做燈泡嗎?肯定不是。”

我們不僅僅需要在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上齊頭并進,而且在未來智能化社會進程中,要想明白“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轉變。當前半導體照明僅作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大樹上一顆尚未熟透的蘋果,剛剛跨過了產業發展的起跑線。在物聯網以及智能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在未來十年或是更長時間,半導體照明產業的潛在市場將會分化出大量的細分領域,產品也向多個方向集成,例如向環境集成,成為智能家居的組成部分;向人體集成,進入可穿戴產品市場。LED技術與物聯網的深度結合,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超越照明的特性,不斷縱向延伸形成龐大的工業格局,帶動整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其下游應用的發展,開啟光電子和微電子攜手共進的新時代,將在能源、節能減排、國防安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類生活等各個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我們國家,未來的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應該在提高產品附加值,把握細分市場,從制造業向服務業模式轉變上下功夫,避免在紅海低端的制造業拼殺。”

新使命 新篇章

談到未來,吳玲激動地說:“10月7日,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三位科學家,表彰他們發現了藍色發光二極管(LED)這種新型高效、環境友好型光源。此次獲獎將半導體照明產業推向了大眾視野,是對半導體照明產業巨大價值予以最大程度的肯定。無論學術界還是產業界,大家都非常高興,因為諾貝爾獎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獎項,更可以看做是一個產業發展的風向標,更是節能減排、要造福人類的風向標。”

十年來,在“合作、共贏、創新、發展”的原則指引下,在聯盟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半導體照明創造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典范。對于聯盟未來十年的發展,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指出,“如果說過去的十年只是一個開始,隨著應用和市場需求不斷發展,半導體照明將承擔更為深遠的意義,也將為全人類帶來更多的福祉。LED帶來了有智慧基因的光,將順應并引領互聯時代的需求,揭開半導體照明產業下一個十年全新的篇章。”吳玲認為,聯盟新的十年使命,實際上是為了一個目標--協同創新,提升產業價值。

中國半導體照明不要再背負低端制造的印象,我們要在構建創新鏈、完善服務鏈的基礎上提升價值鏈。最近聯盟剛剛成為了科技部、財政部科技服務業試點工作的第一批試點單位。接下來,聯盟將繼續在搭建公共研發平臺、攻關共性關鍵技術、引領應用創新方面發揮作用,并發起設立“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基金”,通過并購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同時關注創新端的早、中期項目及由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發展帶來的更多創新應用。聯盟已經在這些方面積累了很好的基礎,最終將整合各類服務資源,建立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國際化的資源共享平臺,形成網絡化的服務板塊,使我們的制造業能夠服務化,服務業網絡化。

放眼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使命與責任并重。聯盟要以開放的國際化合作理念、協同系統性的創新機制、平臺網絡化的服務模式,支撐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們的中國夢就是把握變革機會,成就偉大事業!我們深信,聯盟身負產業發展的歷史使命,是推進產業協同創新的中堅力量,將繼續為產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在我們的合力推動下,必將躋身世界強國之列,帶給全人類更大的福祉!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網站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如未正確注明文章來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復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意見反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