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討論生產制造,該如何進行傳統渠道鋪設的時候,有些人已經進入了IT互聯網時代,利用快速傳播的信息基礎,配以實業進行彎道超車;當我們好不容易進入到IT時代了,卻只遠遠的看到人家沖向DT時代的背影,空留感嘆……
2014年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SSLCHINA2014)的主題是“互聯網時代的光應用”,而在首次世界互聯網大會之后,互聯熱點又被刷上了一個歷史新高度。在這個信息透明化,平臺共享化,產品概念模糊化,營銷模式快速革新化的時代,我們不得不思考,這個時代需要的產品到底是什么樣的?我們該如何調整策略去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
對此,德豪潤達董事長王冬雷做客光友匯視頻直播間,與我們分享德豪潤達與雷士未來的走向,及在大互聯時代中LED產品和營銷模式的發展方向。
雷士成就了經銷商,經銷商也成就了雷士,雷士的品牌和渠道一直是在一個優勢位置上。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尤其是電商渠道對于傳統渠道的沖擊,已經不容小覷,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企業都在快馬加鞭的尋求轉型。“小車好調頭”,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常識。在商業領域很多小企業也是憑借“轉型快”的優勢,一波秋風倒,一波春風生。大企業轉型影響力大,但轉型慢,需要考慮和防范的因素多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現階段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挖掘自身潛質,實現華麗轉型,成為很多企業和組織思考的首要問題。
對此,王冬雷表示,“在這一塊上德豪和雷士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把德豪潤達和雷士的優勢嫁接起來;第二,建立一個共享平臺,讓經銷商、運營商跟我們一起去奮斗,去迎接挑戰;第三,抓住移動互聯網這個機會,不要自亂手腳。”
互聯時代產品觀:從燈的本質看未來
在這個時代燈突然喪失了燈的意義,卻還原了它本來的價值。
王冬雷表示,“雷士很早就提出了‘光環境專家’這個概念,雷士不是賣燈的,而是賣光的,賣情感的,賣環境的,實際上光才是本質。”
在傳統照明LED化以后,第一步是把傳統照明半導體化,隨后是把傳統照明IT化。目前“智能家居”是被炒得很熱的一個概念,占據家庭入口端,成為很多互聯網公司夢寐以求的事情。
“在未來,燈可能不再稱為燈,會成為某一個電子器件,只是給我們帶來光的享受,滿足我們的需求。”王冬雷說,“隨著照明半導體化,燈可能會走出人類的歷史,但從這個問題的本質來看,走到今天,從技術角度來說我們不需要它,但從審美角度來說,它還會隨著人類成長歷史存在下去。”
移動互聯網技術和半導體技術是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發展最快的兩個技術,你無法預測它最終會把人類本身帶到哪里去。王冬雷表示,這已經變成一個深刻的哲學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
“在未來,半導體可以植入到你的大腦里,成為人體的一部分。可以預測,我們的下一代或者最多下下代,可能就是半人半機器,這是對人類文明的挑戰,但這就是半導體技術。”王冬雷認為,“移動互聯網在未來對我們來說會是空氣和水,是我們生存的基礎,不是一個可以討論做不做的問題。”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微平臺的興起又加快了這個信息制造和流傳的速度。地球村的概念由來已久,而地球村的建成就意味著人類可以通過自己的手段和方式將50億大腦的思考能力和學識寬度,集合在一起,然后為自己所用,王冬雷表示,互聯思維是一個群體、一個平臺的概念,而不是某個人。
面對這個互聯大平臺,似乎所有的人、所有的產品都可以被拉出去赤裸裸的比較,所以在談到產品的時候,王冬雷表示,要用“極客思維”去打造雷士的市場和產品體系,使雷士的產品、品類更加專業。
互聯時代的生意經
IT技術飛速變化,同時帶來另一個問題——這個時代需要的商業模型是什么樣的?
“我們做企業關注技術的發展,第一,是關注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第二,是關注它對整個商業模型的影響。”
IT產業和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給傳統的盈利模式帶來很大的沖擊,很多原本盈利的點,在這個時代淪落為“附屬贈品”或者說是信息探路的“先驅者”,越來越多的銷售目的不在于制造業的盈利上,而在于信息服務業價值的延伸上。從這個層面來講,就是要傳統照明廠家將產品先送給消費者,然后通過科技手段收集信息去提供服務。
移動互聯網和IT技術的發展,不僅僅是制造和發明技術端、前瞻性、革命性的東西,而是對于整個商業模型的挑戰和破壞。王冬雷表示,傳統照明企業不管是大還是小,都面臨著兩個顛覆的挑戰,即半導體技術、IT技術顛覆傳統照明;移動互聯網的模式和思維、商業模型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型。”
這個時代沒有一個商業模式是可以去直接借鑒的,“變”和“轉”是當今時代的兩個重要特征,“變”即時代在變,“轉”即商業轉型。為了適應這個大環境的發展,飛利浦將半導體業務和汽車照明分拆出去,歐司朗從西門子分拆出去,以求快速應對市場變化。
王冬雷表示,“移動互聯本身對業界,首先是對營銷渠道的沖擊,品牌的沖擊。其次是對企業后臺的沖擊。前面的O2O、O2M,都是供應鏈、制造體系、IP體系,這些是臺下的東西,雷士的未來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夯實這個基礎。而根據雷士目前的整體狀況,應該選擇一條O2M這樣一個全渠道營銷的模式來重新規劃和打造它整個營銷體系。”
渠道、產品、技術、生產規模,可以說是每個企業都想具備的黃金四要素,四條腿奔跑的豹子當然會沖的很快,但是往往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偏重和放緩。規模、技術與產品價格往往是成反比而生,尤其是在LED行業,價格戰一直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強”。所以有一定實業基礎的企業,為了快速提高競爭力,往往會先選擇在技術和規模上進行投資。
“雖然目前我們也在擴產之中,但是沒有迅速擴充產能。在半導體照明產業中,規模是優勢,但更重要的還應該是技術優勢,所以我們將會聚焦在核心技術的開發上,我們會保持整體的技術領先。”王冬雷表示,“我們會投資于人,投資于科技,投資于創新,當然我們要有一個基礎規模,隨著這個規模的擴大,它的邊際效益、成本效益趨緩,而投資科技、品質帶來的邊際效應更大。產業鏈和商業模型的打造可能是我們下一步的投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