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輪融資來看,他們看重小米或者雷軍什么?為何跟著雷軍一起投資布局硬件生態鏈?
雷軍表示,有吸引力的商品當然不止手機這個硬件。軟件和生態才是盈利關鍵,小米目前累計的用戶已經達到1億,什么樣的內容才能吸引住會員,多少會員才能形成生態盈利的基礎?
“未來五年一個手機可以賺到10美元,60元人民幣看著不多,如果加上周邊配件,整個利潤實際是很可觀的。”投資人稱。
生態核心是手機還是路由器?目前承載小米軟件和生態基礎的硬件仍然是手機。然而,小米的另外兩塊硬件領域:小米電視+盒子,還有雷軍重點布局的路由器,都未能形成氣候。
電視+盒子是家庭端的入口,而路由器則是未來整個智能家居的集中控制存儲平臺。雷軍強調了路由器在生態底層布局上的作用,即家庭智能終端的中心控制和存儲設備。“智能攝像頭檢測到的家庭內部情況正是通過路由器儲存并傳輸到你手機上的。”雷軍說。
然而,智能終端僅有鏈接中心,沒有終端顯然無法發揮作用,小米硬件生態的另一層還有待開發。小米還需要講出更大的故事才能吸引投資者。所以,接下來雷軍選擇投資給品牌、渠道,甚至帶著新投資人投資各類智能硬件商。
2014年1月,華米科技悄悄成立,整個2014年,只做了一款產品,那就是小米手環。幾乎與投華米同時,2013年底,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態鏈團隊成立,雷軍將具體業務交給了合伙人劉德。一年時間,劉德帶隊投資了25家廠商,包括做移動電源的紫米、做空氣凈化器的智米、做活塞耳機的加一、做智能血壓儀的九安——這些企業們都宣稱要做自己圈子的小米。
到今年12月,小米12.66億元投資美的,交易僅用兩周就敲定。雷軍形容這次和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談下的合作是智能生態鏈布局的里程碑,并且稱未來還希望簽下更多家電巨頭:“我們是開放的生態,越多人合作越好。”
“未來,小米將路由器這個家庭中心、手機這個隨身中心和各類硬件連接起來。”雷軍豪言,投資智能硬件,是要復制100家小米。和小米手機不賺錢一樣,雷軍也不關心自己投資的硬件廠商是不是能賺錢:“作為投資人,被投公司賺不賺錢我真的不可能管得了,關鍵是它對小米生態的貢獻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