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级在线_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精品视频9_欧美性生交大片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產業資訊 » 產業 » 正文

新興市場或成我國自主品牌的主戰場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2-05 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瀏覽次數:29

相較于歐美市場,新興市場國家的本地LED產業通常不太成熟,為我國企業直接投資和出口提供了條件。

從產業鏈來看,我國下游的絕大多數照明企業多為歐、美、日代工廠,出口形式通常為貼牌,在國際市場上很難樹立自身的自主品牌。而切入國際大廠供應鏈的廠家大部分是陽光、立達信、上海強凌、深圳珈偉等幾家大企業,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接的小單、散單(金額不超過3萬美元),出口無牌或白牌產品。據CSA Research初步統計,我國對美出口80%以上的訂單金額均低于3萬美元,而對歐盟90%的訂單金額均低于3萬美元。

同時,即使切入國際大牌供應鏈,中國企業面臨的機遇也不多。如果將我國LED照明產品出口生態比作食物鏈的話,國內三資企業雖然不是食物鏈頂端,但也是“食肉動物”,他們占據著我國對歐、美、日出口的絕大部分利潤。

據CSA Research統計分析,2014年上半年,我國對美出口企業中三資企業為4308家,出口額占比50%;對歐盟出口中的11.5%的三資企業,出口額占到21.3%的份額;而日本市場,松下、恩都、東芝、小泉照明、羅姆電子等幾家日本企業在中國的子公司占到2014年上半年我國對日出口額的62%。如果加上三星和強凌,則占到7成左右,日本市場對于國內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而言連“喝湯”的機會都很少。

與西方傳統市場不同,新興市場國家本土產業的不成熟為我國LED企業深入腹地,立穩腳跟提供了機會。

相較于歐美市場來看,小品牌和白牌產品在新興市場的比重很高。CSA Research分析數據表明,2014年前6個月,我國對俄出口中“未標明品牌”和標明為“無品牌”的產品出口額比重達到93%。東南亞2014年上半年的這兩類產品的占比達到80%。而同期,歐、美、日的“無品牌”產品占比約為40%~50%。這就意味著,我國LED照明領域的中小民營企業占據了這個市場的主流,成為絕對的中堅力量。

同時,我國對金磚國家、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LED照明產品的品牌排名也與歐、美、日不同。一是代工品牌如GAUSS、IKEA、PHILIPS、OSRAM等出口比重遠低于傳統市場,而我國企業的自主品牌開始浮出,如雷士(NVC)、歐普、藍景、勤上、日上、CAMELION、NEO-NEON、麗能等品牌在印度、俄羅斯、巴西、東南亞國家等市場也開始被接受。二是我國自主品牌出口的產品,價格居中,性能相當,相對較有競爭力。以球泡燈和管燈為例,國產品牌的出口均價低于“PHILIPS”、“OSRAM”、“SYLVANIA”等貼牌產品,但卻高于當地市場品牌(如BRILIA)代工的FOB價格。因此,在對新興市場的競爭中能占據較為主動的地位。

而同期,我國對新興市場的出口集中度也相對較低,出口主體中三資企業較少,但貿易、中介公司較多,因此對于廣大中小企業而言,新興市場相對于傳統市場存在較大機遇。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原創內容之著作權為「中國半導體照明網」網站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如未正確注明文章來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復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意見反饋 | 網站地圖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