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我們都知道:今年7月,被業界譽為營銷鬼才的吳正喆先生突然離任億光照明,而離職億光照明之后的吳正喆好像消失在了大眾的視線里。
盡管吳正喆鮮有拋頭露面,但卻從未間斷過對中國照明行業的觀察。日前,吳正喆先生山河萬里行歸來,在古鎮和老朋友相聚,依然神情淡定自若,并不時與鄰座談笑風生,在推杯換盞間暢談行業未來。作為其中出席人之一,珠海韜播平板照明董事長姚懷舉通過其微信平臺將吳正喆先生部分觀點分享出來。
吳正喆八大觀點
觀點一:對新興LED企業而言,在傳統渠道占有一席之地,成本日見高企,且成功概率不大。沒有相當資金支持度過初期的拓展階段,很難有所作為。以品牌為核心的市場運營,今后可能都要有一定的資本平臺支持或具備被資本估值收購的條件(包括規范的財務)。
觀點二: 個體的企業在LED時代找到生存之道,成功多數已是小概率事件。這意味著大部分企業都是在苦戰過程中死亡,等待死亡,苦活或茍活。成為領導品牌的配套供應商或是一條比較舒服的路,但也得有料才能吃上這碗飯。
觀點三:真正能夠給行業普遍帶來的環境機會還沒有出現,這也使得目前企業想以一己之力有所飛越的成本很高。
觀點四:真正大的機會不是企業個體的努力,而是在于等待或創新出新的行業性的新環境,新平臺,新需求。這樣才能使得全行業的企業有了普遍意義上的發展機遇。電商肯定不是這樣一個普遍的行業發展機遇。
觀點五:電商是個手段甚至應該成為必須的企業戰略。但電商的成本和效益并不比傳統運營要低,而且成功率更不靠譜。照明行業在淘寶,天貓平臺上以全網平均的成本運營維護自身電商業務,無法與日用品,百貨等重復性購買特性的行業拼成本,拼投入~這就好比讓照明行業的雷士,歐普,三雄在央視黃金時段投廣告,去與日化,汽車,金融等行業的企業同臺競價是一個道理。
觀點六:隨著行業競爭壓力加大,上市公司將圍繞自身股價,業績的瓶頸,開始一輪并購潮。今年已現端倪,明后年會更加火爆。收購的基本前提是要有相對規范的財務管理,賬務可評估。然后是:業績,利潤,模式,渠道,品牌,團隊,技術,管理,細分市場領先能力等方面的考量。接著并購以后的運營又是一個大的挑戰和關鍵,于是又會有一批上市公司面臨困境。至于沒上市或沒被收購的中小企業則要在這樣的洪流中面臨更大的考驗。
觀點七:現在行業的環境機制包括外部的大的需求環境都使得新興LED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難以快速成長。逆此潮流而動,心愿無可厚非,結果必強差人意。
觀點八:明年產品的價格下行空間可能趨緩,產品的價格底部開始構筑,低端一極的格局逐漸形成。高端品牌的定義權也將隨低端一極的穩定,減少不斷坍塌的形式,穩住陣腳,行業初步格局有望建立。
備注:
在“吳正喆正式離任億光集團”這一消息瘋傳了幾個月后,對媒體來說,最關心的還是其今后的去向,只是,吳正喆多數以沉默應對,去向懸念依舊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