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燦光電、乾照光電、士蘭微、鴻利光電、雷曼光電、艾比森、長方照明等多家LED上市企業紛紛公布了前三季度的業績預告。受益于市場對LED相關產品的旺盛需求,2014年前三季度LED上市公司表現良好,大部分企業營業收入、利潤均大幅增長,但也有部分企業出現營業收入增長、利潤下滑的情況。截至10月15日,三安光電、勤上光電、國星光電、萬潤科技等上市企業尚未發布季度的業績預告。
成功的道理都是相似的,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在下文中,筆者將逐一分析LED產業鏈各領域上市企業前三季度業績情況及其原因。
芯片
筆者統計了6家LED芯片上市企業前三季度的業績情況,分別為:科銳、華燦光電、乾照光電、廣東甘化(德力光電為旗下子公司)、士蘭微、晶元光電。上述6家企業出現了明顯的差別。華燦光電、士蘭微、晶元光電三家企業前三季度或第三季度的業績明顯增長,反觀乾照光電、廣東甘化前三季度凈利潤則出現明顯下降。
增長:內地企業瘋長 臺廠看得到吃不到
①內地芯片廠增長明顯
華燦光電、士蘭微為中國內地企業,晶元光電為臺灣企業。其中,華燦光電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上升約720%—750%,士蘭微凈利潤同比增長50%以上,這兩家內地企業增長明顯。值得注意的是,華燦光電由于二季度單季度營收迅速提升,逐步扭轉了季度虧損的局面。士蘭微表示,期內公司電源管理 IC、功率器件成品、發光二極管芯片、發光二極管成品等產品的出貨量較去年同期繼續保持較大幅度的增長,公司產品盈利能力得到進一步改善。
筆者分析,這是因為目前LED行業從外延芯片到封裝,直至下游應用,整體產能過剩的局面尚未改變,中國芯片市場還在消化產能。但以三安光電和德豪潤達為首的內地LED芯片廠已經崛起,國產LED芯片已逐漸獲得本地市場的認可,搶了原來臺產LED芯片在內地市場的市場份額。而原來在內地芯片場占有極大市場份額的臺廠的日子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②臺廠:內地市場看得到吃不到
晶元光電尚未公布前三季度的業績,只公布了9月營收。月減11.9%,年增21.6%的成績看起來并不理想,對此,晶元光電解釋道,由于TV背光從第3季開始步入季節性淡季,導致第3季出現調整庫存的壓力,影響營收表現。如今,臺廠在內地市場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對于內地市場,臺廠不是慢慢退出,就只能做品牌和渠道,但目前在內地做品牌和渠道成功的LED臺企就只有億光,其他臺企還在專注于制造。對于LED臺企來說,內地市場是看得到吃不到。臺灣二三線企業可能會慢慢消失,這是大勢所趨。
臺廠碰上內地企業的話,常常競爭不過內地企業,這有幾個因素。第一,價格因素;第二,內地企業學習時間較短,他們往往以最低成本學習到臺灣的技術,在產品性能上,國產芯片跟臺灣一線芯片企業相比,還存在些許差距,但與臺灣二線芯片企業相比,已經一點也不遜色;第三,內地企業非理性的競爭,經常“殺價”,臺廠就是被“殺”死的;第四,賬期,臺廠一般習慣現金交易,很少會給賬期,而內地企業在付款方式上有很大靈活性。內地LED企業以中小規模為主,往往資金緊缺,賬期靈活,內地LED企業當然選擇內地芯片廠。當然,內地做出口的產品一般會選擇臺廠有專利的芯片,內銷的主要用內地廠商的芯片。
雖然在技術上,臺廠依然領先內地企業,但由于很多臺灣的技術人員到內地發展,兩岸技術的差距越來越近了。以臺廠率先推出的倒裝芯片來看,目前也有內地芯片企業開始推出倒裝芯片,內地LED企業技術大概落后臺企半年左右,而這種差距將會慢慢縮小,可能是三個月、兩個月甚至一個月。
下降:幅度較大
①產能未擴充,未能實現規模效益
雖然今年前三季度50%以上的LED芯片廠獲得了佳績,但有限的市場容量決定了企業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2014年前三季度乾照光電、廣東甘化前三季度凈利潤則出現明顯下降。
乾照光電前三季度利潤比去年同期下降10%—30%,廣東甘化前三季度同比下降76%至67%,兩者下降的幅度比較大。對此,乾照光電表示,影響業績下降主要因素為:公司新增的土地廠房投入使用,折舊、費用增加以及藍、綠光LED等項目籌辦費用增加所致;報告期內公司加大合同能源管理、LED照明等新業務的市場拓展力度,增加研發項目投入,費用增加所致。但據筆者了解,乾照光電今年上半年沒有增收多少,在外延芯片同行營收普增的情況下,營收不到2億元,這是因為因為乾照光電保守謹慎遲遲不擴充產能吃了大虧,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乾照光電毛利率一直都高于同行也是事實。
對于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廣東甘化則表示,主要原因是在于,該公司全資子公司廣東德力光電有限公司第三季度開始投產,還未能實現規模效益,造成一定程度的虧損。
②市場需求從高功率轉向中功率
近日,科銳發布業績預警,截至9月底為止的第三季財測(美國會計年度為2015年第一季)至4.2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6.27億元),低于先前預估的4.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7.01億元),主要原因是LED照明的營收可能較去年同期減少2成至1.7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0.68億元)。
科銳照明銷售之所以不如預期,是因為LED照明市場趨勢的變化:LED照明趨勢從高功率轉向中功率,科銳過去主攻高功率照明,市場風向的轉變使得科銳的營收和獲利持續面對壓力,是沖擊科銳營收的原因之一。為此,今年8月,科銳收購臺廠隆達13%股權,而隆達在中小功率背光和照明應用LED領域已擁有多年技術與穩定出海口,等科銳入主隆達的效益發揮作用,或許科銳的業績會有起色。據悉,原本科銳就是隆達的客戶,隆達主要供應科銳中功率藍光LED晶粒。
封裝
今年前三季度LED封裝上市企業業績普遍增長,筆者統計了7家封裝廠,分別為鴻利光電、聚飛光電、長方照明、瑞豐光電、億光電子、隆達、東貝。這7家封裝廠里有5家呈增長趨勢,1家下降,還有1家或增或降。除了瑞豐光電下降、長方照明或增或降外,其他LED封裝上市企業前三季度均增收增利。
增長:擴產+收購+渠道
①釋放產能 銷量增長
鴻利光電前三季度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40%—60%,近乎一倍的利潤增長有賴于擴產降低平均成本。鴻利光電表示,2014年LED照明市場需求持續向好,公司抓住市場機會,有效地釋放了公司產能,公司在主營業務方面保持了穩定的增長。
比去年同期增長25%—50% 的聚飛光電表示,產品銷售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帶來凈利潤較快增長。再看看東貝,隨著照明旺季到來,在終端需求強勁的帶動下,第3季的出貨量大幅超前上半年總量,第3季單季營收約26.3億元(人民幣約5.31億元),較去年同期營收成長51.6%,同時較上季營收成長28.4%。隨著高演色域LED面板背光產品在第3季大幅導入智慧型手機面板背光,出貨及營收持續攀升。
②收購成功 帶來業績
前三季度保持增長的LED封裝上市企業里,有兩家企業得益于其收購的企業業績。鴻如利光電今年參股的鑫詮光電6月開始計算投資收益、收購控股的子公司良友五金9月納入合并報表。
億光的一部分業績也得益于其收購的企業。由于億光并購的德國WOFI廠步入旺季,處于獲利狀態,加上億光的背光市場與晶電不同,使億光第3季表現突出。數據顯示,億光前3季營收224.36億元(折合人民幣約45.19億元),年增25.12%,直逼去年前11月累計營收,如今整體LED照明虧損已經在收斂,在各大廠中仍是佼佼者。
③銷售渠道
內地封裝廠的渠道上沒有較大的舉動,在他們的業績預告中也沒有說明渠道情況。反觀臺廠億光,近兩年億光搶攻內地LED照明市場,除原有的渠道銷售外,目前亦搶攻內地新建工程及臺商工廠照明汰換工程,成果逐漸顯現。億光表示,目前公司產品在臺灣地區做得還不錯,大陸部份除原有渠道,公司亦針對內地新建工程及臺商工廠汰換等工程開拓,由于新建工程及臺商工廠照明汰換工程利潤不錯。
④背光需求有增有減 臺廠遭遇大不同
臺廠隆達只公布了9月營收和第3季營收:9月份營收新臺幣13.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達17.6%,較8月份則下滑5.6%,第3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2.8%的成績也算勉強過關。
臺廠在全球背光領域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所以晶元光電和隆達的業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背光。但由于受到韓系面板廠商帶領降溫下,9月面板背光模組需求普遍減緩,因此晶元光電和隆達9月的業績不太理想,而這種不理想的狀態可能延續至第4季的傳統淡季。在照明應用領域,臺廠以出口為主,歐美、日本市場為主要市場,但在第三季度受到歐洲客戶年底調整庫存關系出貨減少,而銷往日本市場的玻璃燈管的出貨高峰已過,9月呈現微幅下滑。隆達指出,未來在LED照明領域則會加速導入歐、美、日新客戶與新產品,在背光應用部分則積極開發明年度新機種導入作業。
不過也有例外,由于億光的背光市場與晶元光電不同,受惠于LED背光及照明客戶需求暢旺,億光1到8月合并營收為193.89億元(人民幣約38.9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95%。由于9月出貨不錯,億光初估,9月合并營收有機會再挑戰單月歷史新高。
東貝保持增長的原因與億光類似。東貝營收持續成長的主要原因是照明新版球泡燈以及高階智慧型手機面板背光產品出貨量大幅成長,而今年下半年LED照明營收占比已超越3成,第3季的季成長率達80%以上,估計明年照明營收將超越大尺寸背光產品營收。
下降:增收不增利
長方照明和瑞豐光電的遭遇較相似,均為增收不增利。長方照明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9.68%—25.04%,凈利潤比去年同期上升-9.07%—7.68%;瑞豐光電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約 35%,但凈利潤比去年同期下降0%—15%。
對此,瑞豐光電表示公司在擴大對戰略大客戶銷售的同時,大力開拓新市場、加大研發投入等導致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增長較大,另因LED照明市場競爭加大導致公司產品毛利率有所下降。而業績上升、凈利潤還不確定是上升還是下降的長方照明則表示,LED行業整體向好,產品需求持續放量;同時,公司銷售渠道建設已顯現成效,公司產品產量銷量穩步增長,銷售收入快速增長。
應用
①增長速度有差別
截至10月15日,只有洲明科技、雷曼光電、利亞德、艾比森、聯建光電等5家LED應用上市企業公布了2014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雖然都呈增長趨勢,但上述幾家企業的增長速度卻有所差別。
業績增長速度一般的是今年8月成功上市的艾比森光電,上市后,艾比森光電前三季度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27.69%—32.69%。據了解,艾比森光電兼顧照明及LED顯示。
②小間距業務帶動新增長點
在應用領域,除勤上光電以外,LED上市企業大部分以LED顯示屏為主營業務。而凈利潤增長速度較快的應用企業得益于小間距業務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業績增長速度較快的就是雷曼光電和洲明科技。雷曼光電前三季度凈利潤比去年同期上升40%—55%,洲明科技前三季度凈利潤比去年同期上升53.67%—61.36%。就業績變動原因,雷曼光電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市場開拓進展順利,部分工程項目完工并確認收入,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均有所增長。洲明科技則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對外貿及顯示小間距業務的拓展與推廣,外貿訂單與小間距產品訂單較去年同期有較顯著的增長,收入相應增加。
前三季度增長速度最快的當屬聯建光電和利亞德。聯建光電前三季度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291.00%—317.78%,利亞德前三季度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100%—130%。對此,利亞德表示,自本年度3月份以來,訂單大幅增加,尤其是LED小間距電視訂單和海外訂單,截至9月30日,LED小間距電視訂單超過5億元,海外訂單超過3億元,兩者均已完成本年度訂單計劃,且期內增加了利亞德視頻和金達照明兩家公司的業績。
材料
下降:產品價格下降2至3成
在材料領域里,南大光電是目前唯一一家公布2014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的上市企業。前三季度凈利3300萬元-4000萬元,同比下降21.89%-35.56%,對于下降原因,南大光電如此解釋:受到價格戰拖累。南大光電表示,受到整個LED產業快速發展的影響,2014年前三季度銷售量同比上升,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產品價格同比下降,引起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據悉,南大光電是目前國內唯一實現MO源大規模產業化生產的企業,亦是全球四大MO源制造商之一。
設備
增長:美國子公司投入影響利潤
遠方光電是目前LED和照明檢測設備領域內的國內唯一上市公司,當然,也是唯一一家公布2014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的LED設備企業。凈利潤5739萬元—634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的成績并不搶眼,原因是其美國子公司前期建設投入可能對公司利潤產生一定影響。遠方光電表示,整體經營業績發展平穩,報告期內,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凈利潤的貢獻金額預計約為492萬元左右,主要為投資收益及政府補助。
據悉,遠方光電擁有中、美、德發明專利30余項,中國實用新型專利70余項。遠方光電的多項高科技產品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首批國家自主創新產品”、“國家重點新產品”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