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能發出高亮度藍色光源的二極管異常火爆,它就是藍光LED。發明它的赤崎勇等三位日本科學家,為此而榮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藍光LED,被譽為愛迪生之后的第二次照明革命。它的出現,使得人類在傳統光源之外,找到了更持久、更節能的光源,對照明界產生了顛覆性影響,并將引領整個LED產業實現飛躍。
在LED照明生產第一大國的中國,這個消息也成為刺激產業的積極信號。據去年《半導體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顯示,到2015年,LED在中國通用照明市場的份額要達到30%,到2020年將上升到50%。如此大的市場,預示著LED產業有望迎來一輪新的爆發。
在這一輪爆發中,湖北機遇幾何?如何應對?筆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產值明年將達4500億元
我國是全球LED照明產業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已成為LED功能性照明和景觀照明等產品的全球制造基地,珠三角、長三角、閩贛三大區域集中了我國80%以上的LED照明企業和產值。
按照去年國家六部委發布的《半導體照明節能規劃》,到2015年,60W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全部淘汰,LED功能性照明產品市場占有率要達到20%以上,LED照明節能產業產值年均增長30%,2015年產值達到4500億元。
“按照這個速度,等于要求產值每4年就翻番。”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規劃》落實,財政補貼LED照明產品推廣力度逐步加大,未來LED市場和政策利好將集中出現。
今年,我省開始在城鎮道路照明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求優先使用半導體照明(LED)產品,此舉無疑對我省相關企業是一大利好。
LED行業將重新洗牌
隨著白熾燈加快淘汰和節能燈補貼政策即將結束,LED照明產品將逐漸普及并全面替代傳統照明器具。如今在武漢市各大燈具市場,LED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LED燈具價格相比3年前下降超過30%,市場競爭已日趨白熱化。”武漢燈具商會會長萬奕麟說,中小企業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得不開始考慮抱團發展。
而在國內,LED照明行業存在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能過剩,同質化等問題。尤其是我國LED核心專利缺乏突破,標準、檢測和認證體系建設仍待加強,市場競爭無序,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很多企業沒有清晰明確的定位,未來幾年,非上市公司可能基本上被淘汰或整合。”高工產業研究院院長張小飛博士表示。
湖北面臨新機遇
據了解,目前,湖北的LED產業已覆蓋上中下游,有多項核心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和世界先進水平,如大功率藍光外延芯片、超高亮度綠光外延芯片等。
2009年,武漢市成為全國“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示范城市和全國第8個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2012年底,我省成立了半導體照明(LED)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由省內龍頭企業和高校合力推動產業發展,可以說,湖北LED產業基礎很好。“雖然湖北有迪源光電、華燦光電、匡通電子等優秀企業,但更多的企業,仍是進口芯片組裝燈具然后出口,在整個產業中,處于下游地位。”省內一家照明企業負責人說。
要提升LED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必須提高產業聚集度,優化產業鏈。按照省科技廳的規劃,預計到2016年,我省LED產業規模將達到300億元,同時培育3到5家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較多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龍頭企業,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市場占有率,顯著提升半導體照明產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