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年初,我們提出了半導體照明發展總體戰略目標的建議,即在2006~2020的15年時間內,投資50億~100億元發展半導體照明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LED燈具達到160~200lm/W、15元/klm的水平,建立半導體照明產業,全面進入通用照明市場,占有30%~50%的市場份額,推動綠色照明,實現照明節電30%以上,年照明節電1000億千瓦時以上,打造“照明節電的三峽電力工程”。
回顧過去的十年,我們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從當年幾乎全靠進口,到現在形成了上中下游完整的產業鏈。據CSA統計,“十一五”期間半導體照明產業年均增長率達到35%,企業超過5000家,從業人員超過100萬,2012年銷售額達1920億元。
從專利方面來看,我國的相關專利早期雖然落后,但是發展迅速,“十一五”期間,國家支持的7個重大項目申請專利1354項,授權435項,其中發明專利753項,授權177項。
從標準方面來看,我國LED業界十分重視標準工作,早在半導體照明工程啟動之初,就組織測試方法標準的制定。2005年成立半導體照明技術標準工作組,2007年成立半導體照明標準化協調工作組,至今已有25項國家標準發布,正在制定的標準48項,各省市也相繼推出地方標準。
不僅如此,我國的硅襯底LED創新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硅襯底LED突破國際專利圍堵,從創新到產業化,意義重大!在過去的幾年間,在高功率LED研發方面實現了極大的飛躍,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6英寸硅襯底上實現了LED大規模的生產,達到了140lm/W的光效,研發水平更是達到了160lm/W的光效,正在從6英寸走向8英寸!
如今,我們更要重新認識照明節能的重要性。對比目前我國的總用電量、照明用電量以及十年前對于這些數字的預計,我們不難發現,用電量的增長速度被嚴重低估,從而導致照明的節能能力也被嚴重低估。
不妨以三峽工程作為參照。該工程正式動工于1994年,包括1000億元靜態投資和2000億元動態投資。三峽水電站建成后年發電量達846.8億千瓦時。當時,按2003年用電量估計,這些電量足夠照亮半個中國。而實際上,2013年我國照明用電量已經相當于7.5座三峽工程的發電量。再加上目前我國霧霾的嚴重情況前所未有,而火力發電在空氣中產生的污染物不容小覷,因此重新認識照明節能的重要性至關重要。
關于未來十年半導體照明的使命,有人提出,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改變人類生活將成為下一個十年半導體照明的重要命題,但是我認為還應該強調,兌現照明節能減排是半導體照明未來十年的第一要務。
而要兌現照明節能減排,在提高LED光效的同時,提高滲透率最為關鍵。要實現2015年滲透率30%和2020年滲透率70%的國家規劃目標,首先就要降低成本,實現2美元/klm的目標(與60W白熾燈相當)。同時,引入國家發改委綠色照明運動經驗,對廣大青少年進行積極的教育和宣傳,也就是多從國家政策方面進行引導。
再提一些關于產業發展方面的建議:加大對產業化技術研究的支持;引導政策性國家金融機構和風投資金理性介入;支持產業做大做強,協助應對專利困擾;著力推動類似于硅襯底LED這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企業的發展,酌情納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