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開始招股的華虹半導體(01347),招股價介乎11.15元至12.2元,集資最多27.9億元,當中75%擬用作擴充產能、20%用作研發及專利技術投資。以每手1000股計,入場費為12221.96元。華虹公開招股的基礎投資者為同方國芯及Cypress,均為華虹10大客戶之一,分別投資最多約1.2億元及7750萬元,約占發行股份1%及0.6%。華虹計劃本月15日上市。
華虹為純晶圓代工廠,主要生產200mm晶圓半導體,應用于電子消費品、通訊、計算機及汽車等產品,客戶包括Microchip及ON Semiconductor等。現時應用半導體裝置的產品越來越多,智能手機、平板計算機和智能家電等皆應用半導體技術,華虹有望受惠。根據IBS(市場研究機構)的資料,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銷售收入由2008年的2461億美元,增至去年的299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0%。
華虹的銷售收益情況并不算突出,惟近年似乎有重拾增長之勢。截至過去3年(2011年至2013年),華虹的銷售收入由2011年底的6.1億美元(下同),降至2012年底的5.7億元,再回升至去年底的5.8億元。單計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為3.2億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8億元,故預期今年的銷售收入仍錄增幅。若以華虹的溢利分析,則明顯未回復至2011年的高位(9562.3萬元),表現只能算是不過不失。
第三方授權使用技術是華虹業務成功與否的關鍵,亦是其風險所在。過去3年(2011年至2013年),華虹應用或引入獲第三方授權使用技術的產品,其銷售額占銷售收入分別約39%、42%和46%,由此可見相關技術對華虹業務的重要性。華虹依賴第三方提供技術,惟合約條款可能有變,若要自行開發替代技術(如Cypress基于SONOS的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難度將會相當高,原因是耗資巨大、研發時間難以評估,以及華虹或不具備相關專業人員。
另外,半導體制造過程需要大量淡水和穩定電源,惟干旱、水電供應中斷或短缺,以及政府對資源干預(如采取定量配給方式供應水電)等因素,均不利華虹營運,亦難預先評估上述因素對業務的潛在影響。晶圓廠的選址,于分散風險具一定作用(如廠房設于供電穩定的地區),惟晶圓材料對水電的穩定性十分依賴,即使停電時間非常短,亦會導致生產時出現晶圓損失及成品率下降。
總括而言,半導體行業的周期性很強,原因是使用半導體產品的終端市場波動程度甚高,導致華虹的收益及盈利情況亦可能大幅波動。投資者須注意,由于半導體行業屬資本密集型行業,并須于擴充產能前采購相關設備,故對需求下跌反應較慢,投資風險因而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