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2日,臺灣隆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達電子”)發布2014年第一季度財務報表,財報顯示,第一季合并營收為新臺幣32.2億元,較去年同期提升11.6%。隆達電子表示,雖然相較于照明應用,該公司第一季度背光應用產品表現更為強勢,占第一季度營收約達75%。
近年來,中國LED企業快速崛起,并且積極與國際大廠合作,從技術到管理水平都大幅的提升,與此同時,中國LED照明市場開始發力,成為全球照明廠商的重點爭奪對象,所以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隆達電子是否感到吃力?不過從其產品線的更新來看,隆達電子已經做好了進一步向照明發力的準備。
新品主攻照明
照明然是眾多器件廠現在首要考慮的,隆達作為臺灣企業,想在內地搶占到市場份額,就必須要應對市場,改變產品方針。
據悉,隆達電子2014年重點產品包括直下式背光燈條、倒裝芯片系列產品、COB照明組件,以及移動裝置應用等四大方向,而其中,倒裝芯片、COB及移動裝置都將應用于照明領域。
盡管目前LED背光源仍在隆達電子的產值中占據大半江山,但隆達電子照明產品事業處處長黃道恒表示,隆達電子十分看重LED照明產品的增長,預計產值比重在2014年度將提升至40%。
與PHILIPS、CREE、SAMSUNG等國際大廠一樣,臺灣企業一直希望能在技術上保持領先于大陸的優勢,因而倒裝芯片在臺灣市場已是風生水起,許多臺企都積極投入倒裝芯片的研發和生產,隆達電子也表示,隆達電子的倒裝芯片產品將于2014年第三季度實現量產。
由于倒裝芯片適用于高密度電流環境的特點,大功率照明成為倒裝芯片發揮優勢的主場,但大電流產生的高溫卻使倒裝芯片需要更好地解決散熱問題,基于這一難點,隆達電子在“無金線”基礎上又進一步將支架去除,以實現更好的散熱性能。
目前,業界對倒裝芯片能否沖擊COB和SMD并成為未來光源的主流封裝形式爭議頗多,大陸許多知名封裝企業表示,COB和SMD將長期保持主流地位,倒裝芯片的應用范圍有限,難成主流。
CSA Research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底COB產量占我國封裝產品總產量已超過7%,而在部分企業中這一比例更高,甚至超過15%。
“會不會成為業界主流我們還不能確定,但至少肯定會成為隆達的主流。”黃道恒如是說。
然而,討論主流的意義并不大,隆達電子仍然看好COB這種封裝形式,且隆達電子同時也認為COB與倒裝芯片并無沖突,甚至可以相結合,進一步減少配件的使用、降低成本,帶來更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
而倒裝芯片所具備的良好散熱性能,也為集成封裝解決了散熱難題。據悉,倒裝芯片COB的目標市場也將瞄準大功率照明及高指向性的投射燈等產品。
倒裝芯片的出現除了對封裝環節廠商有所沖擊外,隆達電子原有產品線是否也受此影響?黃道恒表示,目前原有的0.2W和0.5W等中低功率產品仍然是隆達電子主要業績增長點,倒裝芯片則定位于高功率市場,二者并不會形成直接沖突。
瞄準大陸市場
新產品主攻方向轉為照明,背后則是由于隆達電子瞄準了新市場。
2013年,隆達電子合并臺灣企業威力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后,其母公司友達集團垂直整合成效更為顯著,這也讓隆達電子在搶攻LED照明市場時如虎添翼。
目前,隆達電子在日本LED照明市場已經有所斬獲,出貨給日本的產品包括燈源與燈具,其中又以T8燈管出貨成長最為快速。
由于成為了日本一線品牌供應商,日本成為隆達LED照明成品出貨最主要的市場,其營收已占據LED照明成品近五成。
但是日本市場越來越飽和,進而導致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而錯綜復雜,新崛起的中國市場成為眾多大廠眼中的“香餑餑”。
CSA Research數據顯示,中國大陸通用照明市場在2013年啟動迅速,增長率達65%,產值達696億元,占應用市場的份額也由2012年的28%增加到2013年的34%。而隨著政府宏觀調控政策向下游段偏移,2014年,中國大陸LED照明市場滲透率有望加速上升。
黃道恒表示,“照明是按‘人頭’計算的,臺灣本土只有2000多萬人口,更廣闊的市場肯定還是在大陸。”
業內人士指出,大陸照明市場崛起仿佛是一種必然,而眾多企業因為大陸照明市場而拓寬企業產品線布局以及營銷策略仿佛是一種公式。
CSA Research指出,中國內地LED照明市場依然處于較低水平,價格戰、同質化成為市場的主旋律,很多企業為了快速搶占市場,不斷的采取降價策略擾亂市場,隆達定位高端,與內地企業相比,價格上不具備優勢。
曾有市場傳言稱,隆達電子會以從外延、芯片至封裝的產業鏈優勢,與大陸擁有豐富渠道資源的歐普照明合作,開拓大陸市場,不過隆達并未公開證實此事。
無論傳言是否真實,隆達電子自身已采取了相應的營銷手段,力保能在中國大陸分羹。
“快”與“價錢”
對于大陸市場,黃道恒用“快”與“價錢”來概括大陸市場的特點。
其中的“快”除了研發周期的縮短,還有生產交期的縮短。對此,黃道恒對隆達以及其他臺灣LED廠商也頗有信心,一方面是由于臺灣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已開始發展LED產業,其經驗積累豐富;另一方面,臺灣企業在管理方面也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研發、制程和品質方面具有較快的響應速度;此外,臺灣企業國際化程度較大陸企業更高,其許多客戶都是國外大廠,因此對于新技術的把握也處于業界前列。
由于這些優勢,“快”對于隆達電子并非嚴峻的挑戰。
而“價錢”,則是每一家進入大陸市場的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如何與大陸企業在價格上競爭?
黃道恒坦言,有著深厚半導體產業經驗的臺灣企業目前雖然領先,但可能只領先一個季度,而與此同時,大陸廠商動作也非常積極,若想追上臺灣其速度也是很快的。因此為保持這種領先的優勢,企業也面臨著很大壓力。“我們對大陸企業還是抱有敬畏之心的。”
為了更好地參與大陸市場,降低各項成本,隆達電子于2010年在江蘇蘇州成立了分公司達亮電子(蘇州)有限公司。
據黃道恒介紹,建設達亮生產基地是為了更進一步開拓大陸市場,隆達將全套生產線,包括蘇州16臺MOCVD設備,從外延到封裝的整套生產線,以及成品組裝線都遷至達亮電子,甚至將研發部門也派至當地,實現“當地做,當地賣”的方式。
隨著中國大陸LED產業的加速發力,臺灣企業對于內地市場的布局步伐也更加緊湊。黃道恒表示,目前LED市場環境已趨于良性競爭,也正由于競爭使LED價格不斷下降,LED產品進一步“平民化”。
企業如何在“降價”的環境下,尋找合適的契機與其他企業共同合作實現共同利益最大化,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因此,隆達電子未來也將考慮與其他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大陸市場。————本文節選自第7期《半導體照明》雜志
詳情查閱:2014年第7期(總第53期) 訂閱熱線:010-82385280-612 轉載請標注:中國半導體照明網、《半導體照明》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