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消費者覺得節能燈“價格高、容易壞,節能不節錢”?使用節能燈到底劃算不劃算?……江蘇省質監局新近公布了一季度節能燈產品質量分析報告,這份報告將為我們進行權威解答。
抽查結果
市場抽樣合格率只有52%
普通照明用自鎮流熒光燈簡稱自鎮流燈,俗稱節能燈。本次抽查了85批次節能燈,合格率為69.4%。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省內企業產品的合格率明顯高于市場上流通的其他地區生產的產品。此次省內生產領域產品質量監督抽查35批次,合格率為94.3%;而市售產品質量風險監測50批次,合格率只有52%。
不合格產品價格過低
俗話說得好,“一分錢一分貨”,從此次抽查結果來看,市場上銷售的外省不合格節能燈產品,售價遠遠低于省內企業的成本價,例如此次在市場上抽查的“云派照明” 牌18W節能燈,售價為9元,而同樣規格的節能燈,省內企業的出廠成本價就需要16元左右。
除了價格因素,企業自身的技術能力也是重要原因。抽查中發現,市場上銷售的不合格節能燈的生產企業,基本上都是小企業甚至是作坊式企業,它們在資金、技術、材料、工藝等方面都難以達到標準要求。
質量分析
電源端子騷擾不合格影響用電質量
本次抽查中,節能燈的標志(安全)、互換性、預防觸電、機械強度、耐熱性、防火與防燃等6個項目的檢驗全部合格,但抽查的85批次節能燈產品中,有26批次產品的電源端子騷擾不合格。
江蘇省電光源產品質檢中心工程師劉鈺介紹說,電源端子騷擾項目不合格將可能影響整個電網的用電質量,從而干擾到其他電器的正常運行。如果影響到電梯、火災報警器等重要設備的正常使用,將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
小功率燈虛標成高功率
本次抽查中,發現21批次產品燈功率不合格,均為省外企業產品。燈功率項目主要考核產品的實際功率同產品標稱額定功率的差值,標準要求功率之差不超過15%,標實不符不排除生產廠家故意將低功率的燈標稱為高功率燈進行銷售,從而從中牟利。
劉鈺表示,該項目不合格,將導致消費者花了大功率燈的錢卻買了小功率的燈,貨價不等值,同時也會影響消費者預期的使用效果。
偷工減料初始光效不合格
此次抽查中,中山市歐點照明有限公司、中山市古鎮庭壹軒照明電器廠等企業生產的20批次產品,初始光效項目不合格,均為省外企業產品。該項目涉及到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節能燈亮不亮,節能燈節能不節能。”初始光效的值越高,燈越亮且越節能,通常情況下節能燈的光效是普通白熾燈的4-5倍。
初始光效項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節能燈毛管的光參數不達標,不排除生產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在商品生產過程中不使用符合標準要求的“三基色”稀土熒光粉,而是采用廉價的普通鹵粉,甚至是低廉的回收的廢粉,使得成品燈的光效根本達不到國家標準規定。
顯色指數影響視覺舒適度
在本次抽查中,有19批次節能燈顯色指數不合格,13批次色品容差不合格,均為省外企業產品。顯色指數是指光源能正確表現物質本來的顏色的能力,該項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劣質粉和生產企業的制造工藝缺陷。
色品容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在熒光粉制配生產工藝環節出現偏差,未能達到設計顏色要求。該項目不合格既會造成節能燈的實際發光顏色與消費者希望獲得的燈光顏色不一致,同時也會造成使用者視覺的疲勞和不舒適。
選購指南
光通維持率很重要
消費者該如何選購物有所值的節能燈呢?劉鈺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節能燈時,除了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品牌產品外,別忘了看一看節能燈的檢驗報告,尤其要查閱檢驗報告中2000小時的光通維持率是否合格。根據國家標準規定,節能燈的光通維持率在點亮2000小時后,不能低于78%。
使用保養
減少開關延長壽命
劉鈺提醒消費者,節能燈在使用時應避免在電壓過高、過低或者不穩定的情況下使用。此外還應盡量減少燈的開關次數,以延長壽命。如果長期不用,最好隔一段時間開一次,給電子元件通電,以防損壞。
此外,節能燈在使用一段時間以后,光通量就會大幅度下降,燈會越來越暗,消費者如果發現燈管兩端發黑,或者開燈發生閃爍,這時要注意及時更換新燈。
多問1句
使用節能燈劃算嗎?
“價格高、容易壞,節能不節錢。”這是部分消費者在使用節能燈后的切身體會。“節電而不節錢”,是因為大量充斥市場的劣質節能燈給給消費者留下了壞印象。
普通人家使用節能燈到底劃不劃算?專家為此算了一筆賬:按照一天一個60瓦的白熾燈照明5小時,每度電如以4角2分錢計算,全年用電110度,所需要的電費為46元2角,再加上兩個燈泡2元6角,全年的費用為48元8角。如果使用優質節能燈,只需要一個11瓦的燈泡,全年用電只有20度,電費為8元4角,加上燈泡本身的15元,全年的費用僅有23元4角。只要消費者選擇了真正的優質節能燈,結果必然是既節電又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