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行業標準缺失一直困擾著產業的健康發展,隨著ELI認證、廣東省LED標準光組件規范等行業標準出臺無疑是給標準緊缺的LED產業帶來希望。同時,這些行業標準及規范的出臺迅速得到了行業及企業的認可,在未來有望升級為國家標準。
2013年11月10日,由CSA與方圓標志認證集團產品有限公司聯合推出了ELI(EfficientLightingInitiative)全球高效照明產品認證,首批上海三思、寧波燎原、深圳洲明、南京漢德森,惠州雷士光電,深圳萬潤科技等6家企業頒發了認證資格。該認證是以中國為主導運作的國際性照明產品能效質量認證項目,旨在突破區域的限制,達到推廣優質高效照明產品,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ELI認證模式分為產品檢驗(ELI認可的實驗室測試報告或進行產品抽樣檢測)、現場檢查(對企業設計能力、產品質量保證能力、一致性進行檢查)、獲證后監督等三個部分。ELI技術規范是根據公開透明原則,廣泛征求意見后形成的;ELI提供自愿性認證技術規范/標準,定位20%產品能滿足規范/標準的要求;標準的制修訂邀請采購商、生產商等參與;ELI并非提供最低標準。
深圳洲明董事長林銘峰表示,做好認證和做好產品的質量是每個企業的本職工作,做出口的產品也是如此,做出好產品不僅代表著企業,也代表著行業,又代表整個國家的形象。我們很關注各項質量認證工作,在聽說ELI可以做高效節能照明認證后,我們馬上參與了,所以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企業能夠參與節能認證。
CSA常務副秘書長阮軍表示,與國內其他認證相比,ELI認證的特點是產品質量認證,除了采用國家和行業已有標準外,ELI認證還將積極采用聯盟聯系產業界制定的聯盟標準,此外,還通過及時更新來反映技術發展與市場應用需求,適用性更好。因此,從實用和適用兩個層面,ELI認證都十分適合LED照明自身的發展特性。
同時,2013年1月25日,在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的指導下,廣東省半導體光源產業協會、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主辦的“LED標準光組件工作匯報暨技術交底會”上也正式公布了光組件項目研究的階段性成果-21項LED標準光組件系列規范性文件,為進一步規范LED應用市場,解決產業發展難題邁出了堅實一步。
廣東省科技廳發展規劃處副處長云丹平介紹說,這21項標準光組件規范,將加速我省LED產業形成規范化、體系化,對縮短標準形成的過程起到關鍵作用。省科技廳將全面實施“LED照明標準光組件計劃”,推動標準光組件項目與標準體系建設的銜接,啟動LED照明產品地方標準系列的編制工作,在全國率先建立較為完備的LED產品標準體系,同時積極參與LED產品國家標準的制定。
CSA常務副秘書長阮軍也表示,對該項目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接下來將聯合省廣東省科技廳一起將重點支持規范成果向全國推廣。
廣東省標桿質量聯盟秘書長洪震也表示:“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2013年LED照明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顯示,LED照明產品抽樣合格率不到80%。廣東省LED產值接近全國一半,率先推出標準,已得到一批企業響應,有望成為行業規范。”
據洪震介紹,廣東省LED標準光組件規范獲得多家企業申報,目前,TCL集團、佛山照明、長運通光電等8家單位聯合申報的提案已經獲得通過,多家企業組建了“LED照明標準光組件檢測聯合實驗室”,用于檢測企業內部及聯合提案企業的標準光組件產品。根據規定,標準光組件檢測聯合實驗室授權企業需每年研制、使用或推廣的標準光組件不少于10款,或3年內累積超過30款;承諾每年生產、銷售LED照明標準光組件產品總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當前,雷士照明、晶科電子已經成為第一批獲得授權“LED照明標準光組件檢測聯合實驗室”的單位。國星光電、鴻利光電、洲明科技近日經過資格審查與現場考察,成為獲得授權的第二批檢測聯合實驗室。
為此,一些獲得授權的企業已經開始大力推廣其照明產品。例如,雷士照明20萬只LED標準光組件產品已率先實現貼標銷售,這些產品目前已經在廣東、廣西、上海、浙江等地市場鋪開,并獲得了不錯的銷售量,僅是廣州、深圳短短幾天就銷售了3萬套。再加上,江西奧其斯宣布與深圳長運通光電展開合作,采用廣東LED(發光二極管)標準,發布“去光源化LED標準光組件”新技術及新產品。這也是廣東省LED標準首次被外省企業采用,業內人士認為該標準有望升級為全行業標準。
CSA Research分析師指出,行業標準的缺失是中國LED產業的一大短板,企業想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就必須向更高的標準看齊。另外,在行業聯盟及各地實驗室出臺的部分行業標準及規范在得到企業和市場的認可下,會進一步上升為國家行業標準。
屆時,隨著國家對LED產業的重視,一系列的行業標準將會出臺。LED企業會在標準的影響下,會隨著市場的需求得到自然分化。一些標準低、品質差的產品將會被禁止市場流通,反而是前期做好產品認證的高標準、優品質的產品會被市場所推崇。所以,中國LED企業要想在國家標準出臺之前要進行產品的標準提升,這也是規避未來市場風險的最好做法。